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涛  夏克  陈前永 《中国骨伤》2022,35(6):527-531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血清小凹蛋白-1(caveolin-1)蛋白含量与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收治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134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延迟愈合组和正常愈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8、12周时血清caveolin-1蛋白含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aveolin-1蛋白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骨折后4个月时随访评估愈合情况,正常愈合93例,延迟愈合41例。术后1、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caveolin-1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延迟愈合组与正常愈合组在吸烟、糖尿病、开放性骨折、Gustlio分型Ⅲ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糖尿病、开放性骨折、Gustlio Ⅲ型骨折及术后4、8周时血清caveolin-1蛋白含量降低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术后4、8周时血清caveolin-1蛋白含量对骨折延迟愈合具有预测价值,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45、12.52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45.34%、43.90%,特异性为80.65%、87.10%(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4、8周时血清caveolin-1蛋白含量降低与延迟愈合有关,术后4、8周时检测血清caveolin-1蛋白含量对延迟愈合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对30例无失血情况的妇科病人(主要为卵巢襄肿)、50例急性失血病人(子宫外孕破裂)及20例慢性失血病人(主要为子宫纤维肌瘤)做剖腹手术时,自内脏(子宫底、卵巢)和手指同时取血进行检查发现,无失血情况者及慢性失血病人,周围血液与内脏血液的血红蛋白、白血球和红血球含量无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清晨,人们在园林绿荫的空地上,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体育锻练,这是维持身心健康保健防病的方式之一。由于祖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科学的进步和人民文化教育的提高,懂得了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来增进自己的健康。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解放前我国人民的平均期望寿命仅30岁,而至八十年代初已达到67.9岁。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无疑已取得了巨大成就。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  相似文献   
4.
南京仪表元件厂研制的GC—2型粉尘个体采样器于1986年3月28日在南京通过鉴定。该产品是南京市科委下达的86年新产品项目。鉴定会由上海医科大学、南京医学院、山东职防院、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站以及江苏省机械工业厅、江苏省和南京市劳动局劳动卫生处、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公司和南京市标准计量局等17个单位组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外科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缺损范围3 cm×7 cm~5 cm×9 cm。所有病例均采取一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足功能。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血管吻合处缝合过紧,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外观无明显臃肿,功能及感觉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邢动  宋飞  燕磊  方鑫  夏克  王海峰 《安徽医学》2018,39(2):248-24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因"骑车撞伤左小腿致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7个月"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骑电动车急刹车时,左小腿后侧被脚踏板撞伤,伤后见左小腿后侧青紫,未到医院就诊,在家休养.次日见左小腿后侧及左足内侧肿胀伴皮下淤血,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经休养1月余,左小腿后侧及足内侧肿胀青紫消退,左足踝背伸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遂至当地医院就诊.X线片提示:左胫腓骨及左足未见明显骨折.MRI提示:左外踝骨质内异常信号,考虑骨挫伤;左踝关节少量积液.左下肢肌电图提示:左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左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正常.肌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具体剂量不详),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7/71 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跛行步态.双下肢等长,周径相等,皮肤感觉无异常,足趾末端血运良好.双侧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左小腿后侧可触及硬结,压痛(+).左踝关节活动背伸0°,跖屈30°.左踝关节背伸时第1~3足趾屈曲畸形且随背伸幅度增大畸形越明显,以拇趾为最明显,而跖屈时上述畸形消失.详见图1.被动伸直屈曲足趾时伴有小腿后侧肌腹疼痛.跖屈踝关节各足趾背伸活动正常.站立位左足各趾屈曲,背伸不能,以1~3趾较为严重,左足末端血运良好,皮肤感觉正常.入院诊断:左足第1 ~3足趾屈肌腱挛缩.遂行拇长屈肌松解术治疗.患者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后,于内踝后上方5 cm处向近端作长约12 cm纵行切口.牵开术口,探察小腿后侧诸肌,见术口近侧端,即原创伤处,拇长屈肌肌腹中下段与胫骨后侧骨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并伴有挛缩.术中将拇长屈肌与胫骨后侧骨膜及周围粘连组织锐性分离,松解后背伸踝关节见患足1~3趾畸形消失,手指探查原粘连处可触及肌肉及肌腱组织随踝关节屈伸活动而移动,粘连解除,均匀涂抹防粘连液,逐层缝合术口,并留置引流管.24 h后拔管.未予石膏固定.术后回病房疼痛缓解后进行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踝关节背伸时1~3趾无屈曲畸形,患肢功能恢复,详见图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显微外科以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缺损范围3 cm×7 cm~5 cm×9 cm。所有病例均采取一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足功能。结果 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血管吻合处缝合过紧,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皮瓣顺利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外观无明显臃肿,功能及感觉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笔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对新疆哈密地区奥科公司奶牛场布病检验与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该公司的奶牛布氏杆菌病情况疫情与流行分布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病人的胫腓骨远端CT值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比较单踝、双踝和三踝骨折三种类型病人胫腓骨远端骨松质CT值的差异.结果 胫腓骨CT值从高到低分别为单踝(327.30±25.31)HU、双踝(256.42±27.47)HU和三踝骨折(199.36±34.62)HU,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CT值为282 HU时区分单踝和双踝骨折的曲线下面积为0.967(P=0.011),CT值为220 HU时区分双踝和三踝骨折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P=0.004).结论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不同类型病人的胫腓骨远端CT值差异较大,在诊断和治疗中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