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
小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无明显的心脏及呼吸抑制,常用于小儿眼科手术,但术中存在小儿心血管兴奋,眼压高,眼球震颤,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问题,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且术后常发生精神症状、躁动、复视、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用于小儿麻醉具有独特的优点。本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恢复的情况,并与眯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异丙酚静脉麻醉在门诊肠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肠镜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检查过程中观察组静注异丙酚注射液,对照组不用麻醉药。记录2组患者检查中的反应、记忆,检查后清醒时间,有无头晕、乏力、嗜睡、恐惧及再次检查的承受力,并记录检查前、中、后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镜检查中及清醒后几乎无任何反应和痛苦记忆,并且愿意再次接受检查。患者的BP、RR、HR及SpO2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18例(90%)受检查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动、呻吟甚至因恐惧、烦躁而致肠镜检查困难,12例(60%)表现不愿意或决不再次检查。患者的RR、RR及HR检查中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肠镜检查中,既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痛苦,又利于检查和镜下各种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A组)2组,每组30例.穿刺点均选择L2-3间隙,穿刺成功后CSEA组给予0.75%布比卡因2 mL;EA组先给予2%利多卡因试验量5 mL,后用1%罗哌卡因维持麻醉.观察2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局麻药与静脉辅助药用量及手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术中局麻用药量小于EA组;CSEA组术中无需静脉辅助药,EA组术中需给予静脉辅助药,以消除患者因牵拉反应所引起的不适感.麻醉效果优良率CSEA组100.0%,EA组8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SEA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安全,而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周绪锋  王凤芝  周曙峰 《江西医药》2009,44(10):1000-1001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方法对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O例。Ⅰ组推注生理盐水2ml,Ⅱ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Ⅲ组推注地塞米松6mg,Ⅳ组推注1%利多卡因20mg和地塞米松6mg。四组药物均在肘部扎止血带后推注,1min后松止血带以2~2.5mg/kg计算推注异丙酚。各组在静推异丙酚10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按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四级记录疼痛程度。结果与I组比较,Ⅱ、Ⅲ、Ⅳ组发生异丙酚注射痛的程度较轻,Ⅳ组的注射痛程度最轻。结论预注20mg利多卡因或地塞米松6mg或两种药物同时注射均能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但两种药物同时推注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汁淤积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手术后1、3、5、7 d取血及肝组织(n=6),检测血清胆红素、胆汁酸(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应用HE染色、Sirius red染色、电镜及DNA电泳对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凋亡生化学进行评估.结果:与SO组相比,BDL组大鼠血清胆红素、BA、ALP、γ-GT、ALT及AST在7 d内呈进行性增高.HE及Sirius red染色显示,逐渐加重的胆管扩张伴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及以胆管增生为主的结缔组织沉积.电镜显示,肝细胞内见异常包涵物,毛细胆管扩张、纤毛减少.两组大鼠肝组织均未见典型肝细胞凋亡形态及DNA ladder改变.结论:急性胆汁淤积诱导的肝损伤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肝细胞凋亡少见.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用于自控硬膜外无痛分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0.2%罗哌卡因以PCEA(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方式实施无痛分娩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Ⅰ组(PCEA组):应用0.2%罗哌卡因实施PCEA,负荷剂量5~10ml,持续输注速率为4~10ml/hr,一次泵入量2ml,锁定时间15min;Ⅱ组为对照组。整个产程监测BP、HR、RR及SPO2,记录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按照Mulleetr镇痛强度评分法评定产妇的疼痛强度,按照Bromage法评定产妇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下肢活动情况、各产程的进展情况、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以0.2%罗哌卡因实施PCEA10~20min后,产妇均感到无痛或仅感到轻度极易耐受的疼痛;Ⅱ组对照组产妇均感到中强度以上疼痛甚至因难以忍受而要求行剖宫产术。结论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