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手段,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提高都非常好的途径.青年教师一方面通过说课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调动青年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1].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2007年4月,我们用西药局部封闭结合自拟中药软筋散结方熏洗治疗创伤后关节强直有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究中医以情胜情疗法立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阴阳调和、五行相胜以及气机互调3方面理论对以情胜情的立论基础进行初步的探索.认为以情胜情疗法是中医心理学独特而有效的疗法之一,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和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成为一种独特的疗法并广泛的运用于现代心身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5.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牵引方法矫正颈曲异常的效果,为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成角牵引和传统静态垂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牵引前后的颈曲值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蛄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的颈曲异常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而动态成角牵引疗效明显优于垂直牵引,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一般都不难,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喉源性咳嗽等慢性肺系疾病病程较长,西医治疗比较棘手且取效不易。文章旨在通过3则咳嗽验案,介绍"审症(抓主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方证)"四位一体的多元思辨模式在咳嗽诊疗实践中的应用,首当抓主症,次辨体质,明确诊断,从方证入手,谨守病机,遣方用药常以经方和后世经典方化裁治疗咳嗽,衷中参西,圆机活法,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行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和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和艾司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组使用0.3%罗哌卡因25ml,艾司氯胺酮组使用0.125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0.3%罗哌卡因25ml。两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感觉神经阻滞情况,术后2、4、6、12、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患者自控镇痛(PCA)时间、术后48h内PCA总次数和镇痛满意度,以及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罗哌卡因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2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首次PCA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系统(micronucleus,MCN)应用于空气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以市售蚕豆为材料,在密闭容器中模拟室内空气的高浓度二氯乙烷污染,对蚕豆进行染毒。结果随着浓度的递增,平均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逐步上升,有丝分裂指数有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在实验浓度下,1,2-二氯乙烷有对蚕豆根尖细胞产生遗传毒害效应。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室内高浓度1,2-二氯乙烷污染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治疗抑郁症方剂的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方泽  周小敏 《河南中医》2008,28(12):87-88
抑郁症病位在肝,病理改变的核心是肝气郁结,疏畅气机则是治郁的基本大法。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是以理气疏肝药、益气健脾药、养血安神药为基本结构,多随证配伍祛湿化痰药、活血化瘀药、清热祛火药、滋养肝肾药、舒筋通络药。另外,在用药上:①应着眼于疏导、宣泄、肃降、畅达,力倡因势利导;②用轻清畅达,阴柔凉润之品,以疏郁蠲忿,怡情悦志;③可选用对药,以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