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胰汤在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AP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清除炎症因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胰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d后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d后,两组生命体征好转,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均降低(P均<0.01),治疗组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两组TNF-α、IL-6、IL-10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均明显下降(P均<0.01),胃动素(MTL)明显升高(P<0.01),以治疗组为著(P<0.05或<0.01)。治疗组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清胰汤可能通过清除炎症因子对SAP患者能起到保护胰腺、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肺损伤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外科1999~2007年经影像学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3例患者的诊断、药物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均有阻塞性黄疸病史,7例应用了个体化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6例采用了脱氧熊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 UDCA)治疗,无胆道手术的病例及肝移植病例,有4例患者获得长期缓解,而3例进展至胆汁性肝硬化,其中死亡1例。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亦无法阻止病程的发展,肝移植可能是其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shRNA下调胰腺癌Panc-1细胞STAT3 mRNA表达后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STAT3 mRNA的shRAN和阴性质粒,分别转染Panc-1细胞(A组和B组);另将非转染的正常Panc-1细胞分为C组和D组.A,B,C三组细胞与吉西他滨共孵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nc-1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Panc-1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A组STAT3 mRNA水平下降了61.9%,STAT3蛋白水平下降了85.7%(P<0.01),细胞增殖能力低于B、C组(P<0.01).与B、C组比较,A组G1期细胞比率增加(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结论 靶向STAT3 mRAN的shRNA可特异性降低Panc-1细胞中STAT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抑制Panc-1细胞增殖,使其阻滞于G1期,从而增强吉西他滨对G1期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增加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下段损伤发生率较低,症状隐匿,多在术中发现[1].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发现较晚或(和)合并感染,预后差,病死率较高.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胃胆管引流治疗7例胆总管下段损伤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4例行肝癌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癌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40.32%(50例),其中右侧胸腔积液82%(41例),肝癌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与手术部位、膈下积液、术后肝功能、第一肝门阻断时间、腹水、手术失血量有关(P0.05);其中手术部位(OR=8.709)、肝门阻断时间(OR=3.924)、术中失血量(OR=2.043)、术后腹水(OR=0.215)、膈下积液(OR=1579.66)是影响胸腔积液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可以通过术前术后积极改善肝功能、改进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肝门阻断时间、避免腹腔及膈下积液的发生来降低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2007年诊治2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间的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CEA、CA19—9、Nevin分期、治疗方法与PCG患者的预后有关。胆囊癌单纯切除组和根治组与姑息手术组、剖腹探查组、非手术组间有显著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CEA、CA19-9、Nevin分期、手术治疗4个因素与PCG生存时间显著相关,其中Nevin分期、手术治疗风险比最高。结论:CEA、CA19-9、Nevin分期、手术方式为PCG患者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下段损伤发生率较低,症状隐匿,多在术中发现[1].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发现较晚或(和)合并感染,预后差,病死率较高.2002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采用改良的经胃胆管引流治疗7例胆总管下段损伤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术前体质量指数(BMI)对肝细胞性肝癌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2005年105例肝细胞性肝癌术后的体质量指数资料,按BMI将患者分为低体质量、正常、高体质量和肥胖4组。采用生存分析对不同体质量指数组患者术后的预后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低体质量组的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在死亡风险、肿瘤再发及转移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体质量组的总体生存率有显著的下降(P<0.001)。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和甲胎蛋白水平可以做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低体质量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再发和无转移生存时间有明显的下降。体质量指数分级是判断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hort-term starvation(STS)in alleviating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Methods Wild-type male C57BL/6 mice aged 8 wee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75%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group(IR group),STS+75%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group(STS group),and sirtinol+STS+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切开、胃胆管引流术是我院开展的替代传统"T"型管引流的新技术.方法为切开胆总管前壁取净结石,经胆总管前壁切口置入胃胆管,插入十二指肠内,向上达胃腔于胃体前壁戳口,最后经腹前壁引出体外,胃胆管头端弹力圈置于胆总管内,然后一期缝合胆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