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前接第6期文中符号、标题:□表示简文断阙或漫漶字数不详。□表示简文泐蚀的字数。治表示根据残余字形或上下文义可以补出来的字。●表示各种特殊符号。括号内数字为简牍序码。【医简释文】为原书释文,【句读补正】为笔者所加的标点符号,新辨认补正,取消字外方框等内容,【注解】即为笔者在原书注释基础上所加的注解。亡虫亡虫亡虫亡虫亡虫亡虫亡虫穷艹亡虫亡虫【医简释文】□□瘀方乾当归二分弓穷二分牡丹二分漏庐二分桂二分蜀椒一分一分凡[11]□□皆冶合以淳酒和饮一方寸匕日三饮倍恿者卧药中当出血久瘀[12] 【句读补正】□□瘀①方:乾…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观察有、无脂肪肝的大肠癌(CRC)患者肝转移发生的差异,分析脂肪肝对CRC肝转移的可能影响。方法经结肠镜与病理和/或手术诊断的CRC患者326例,其中肝转移70例,脂肪肝55例。配对比较设计:根据CRC患者中脂肪肝的检出例数,以1∶2的比例确定非脂肪肝组,按年龄、性别及病情尽量匹配的原则确定,然后对其肝转移和非肝转移的检出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非配对CRC的比较中,有脂肪肝的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的24.0%(P<0.01),而非肝脏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配对大肠癌的比较中,上述差异仍然存在,有脂肪肝的患者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P<0.01),非肝脏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C患者有脂肪肝时发生肝转移的比例明显低于无脂肪肝者,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 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AMI组、牛磺酸 (300 mg·kg-1·d-1) 组及PQS (50、100和200 mg·kg-1·d-1) 组 (n=15)。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各用药组用饮用水10 mL·kg-1·d-1溶解药物灌胃,sham组及AMI组予等量饮用水灌胃。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TUNEL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钙网蛋白 (CRT)、C/EBP同源蛋白 (CHOP) 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与AMI组比较,PQS低、中、高剂量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降低17.2%、20.3%和38.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降低8.9%、9.0%和17.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降低31.4%、38.5%和66.9%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降低18.2%、18.8%和34.2%,射血分数分别升高44.9%、60.1%和118.0%,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升高55.4%、71.0%和148.0%,梗死范围分别降低4.6%、39.5%和55.8% (均P<0.05);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34.5%、35.9%和48.7% (P<0.01)。与AMI组比较,PQS 200 mg·kg-1·d-1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27.3% (P<0.05),GRP78和CRT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9.9%和80.8% (P<0.01),CHOP和Bax分别降低42.5%和53.1% (P<0.01),Bcl-2表达升高1.1倍 (P<0.01);上述保护作用的程度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相近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HOP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正相关 (r=0.797, P<0.01)。结论: PQS剂量依赖性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肌原纤维形成调节因子1 (MR-1)是否通过抑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减轻缺氧/复氧 (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方法:在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H/R模型上,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磷酸化PERK、Nrf2、活化转录因子4 (ATF4)、C/EBP同源蛋白 (CHOP)、Bcl-2和Bax的蛋白水平,研究过表达或敲低对于H/R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ERK/Nrf2途径活化的关系。结果:H/R引起心肌细胞凋亡;过表达MR-1减轻H/R引起的细胞凋亡 (P<0.01),下调CHOP表达 (P<0.05),引起Bcl-2/Bax值升高 (P<0.01),并抑制H/R诱导的PERK磷酸化、Nrf2核转位和ATF4表达 (P<0.01)。敲低MR-1加重H/R引起的细胞凋亡 (P<0.01)、CHOP表达上调 (P<0.05)和Bcl-2/Bax值下降 (P<0.01),并加重H/R诱导的PERK磷酸化 (P<0.05)、Nrf2核转位和ATF4表达 (P<0.01)。结论:MR-1通过抑制PERK/Nrf2途径而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踝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若治之不当,日后将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甚则可致伤残。从1980年1月~1987年9月,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塑形夹板固定治疗本病患者133例,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表明,疗效较为满意。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86例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86例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17~73岁,平均40.2岁,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65例,占75.6%;损伤原因有工业伤、农业伤、体育伤、交通伤及生活伤,而以生活伤为最多,计50例,占58.1%;损伤部位左侧40例,右侧45例,双侧1例;骨折类型以旋后外旋型最为常见,计38例,占43.7%;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男子乳腺发育症,通常认为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可见于新生儿、青春期及中老年患者,以青春发育期为多见[1].该病症导致男性形体异常,对年轻男性产生心理压力,多数患者要求治疗.  相似文献   
7.
金礽国 《江西医药》2005,40(Z1):766-768
自从1985年美国内分泌学家Platian首例报道X线下经宫颈输卵管插管再通(FTR)取得成功以来[1],使女性不孕症的治疗继试管婴儿技术之后再次有了突破性进展。诸多文献资料显示:FTR疗效显著、安全、简便,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美国生育协会把它列为试管婴儿前的必经步骤[2,3]。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这一技术,至今已在二级以上医院广泛应用。1疗效评价一般认为传统的药物治疗、通水、理疗等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不佳,FTR的治疗成功率达79.3~87.0%[2,4]。1.1从病因方面来说,单纯性阻塞效果最好,非单纯性阻塞次之…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腋部臭汗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部臭汗症(腋臭)的机理、方法及疗效,探讨腋部臭汗症治疗新方法,为临床选择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减少并发症.方法:我科整形门诊腋臭就诊患者共计150人,随机分为两组:A型肉毒毒素注射组(BTXA注射组)和大汗腺清除术组(外科手术组).BTXA注射组,每侧腋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A型肉毒毒素50U,均匀注射,每个点注射约2~5U;外科手术组采用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术后1~3月随访患者,观察两组并发症,并建立两组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和x2检验,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认为对于轻、中度腋臭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为轻、中度腋臭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分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压水平(1、2、3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体质量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情况,对11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层,研究不同危险分层的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危组高血压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为稀疏网格结构、微血管数目减少及细静脉管径变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以上(含中危)组高血压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出现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明显改变。其形态改变主要为视野清晰度下降、微血管数减少、细动脉及细静脉管径变细、微血管粗细不均增多,并出现网格结构、微血管瘤、囊状扩张及缺血区。其流态改变主要为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其管周渗出增加、含铁血黄素沉着增多。随着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增加,球结膜微血管密网格结构比例逐渐增多、微血管数逐渐减少、微血管内血流速度逐渐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与危险分层相关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肾综合征(H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90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TNF-α水平及肾功能,分析TNF-α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TNF-α在肝硬化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随血清TNF-α水平升高而加重,且与Ccr成正相关。结论TNF-α在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