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
2.
吴智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4,(30):4961-4962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对人工流产术后的阴道出血及子宫内膜黏膜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3年收治入院的人工流产妇女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常规予以口服抗菌药预防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红外线照射,每次30 min,每日1次,共3~7次。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术后3疗程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5.6±0.6)mm,阴道持续出血时间(11.7±1.4)天,并发症发生率8.3%,月经转归时间(32.6±2.2)天;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为(4.0±0.5)mm,阴道持续出血时间(19.5±2.3)天,并发症发生率35.2%,月经转归时间(44.2±1.8)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有利于患者月经周期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联素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病和生长的相关性. 方法 选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测定脂联素(APN)、胰岛素样因子-1(IGF-1)、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 结果 观察组血清APN水平为(7.37±2.4)mg/ml,而在健康对照组则为(9.18±3.0)mg/m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E2、IGF-1、APN与发病相关.APN和E2负相关(r=0.882);APN和IGF-1负相关(r=0.773).多发肌瘤组(7.19±3.89 mg/ml)低于单发肌瘤组APN水平(7.41±2.97 mg/ml)(P<0.05);且随着肌瘤的增大,血清APN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与低水平脂联素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病和肌瘤生长相关,其机制可能通过IGF-1和雌激素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冬酰胺内肽酶(Leguma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Legumain高表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行宫颈癌筛查、初筛阳性并行阴道镜下活检的患者187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n=84)、癌前病变组(CINⅠ~Ⅲ)(n=62)和宫颈癌组(Ⅰ~Ⅳ,FIGO分期)(n=41),通过免疫组化检测Legumain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影响Legumain高表达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中Leguma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癌前病变组(P0.05),但正常组与癌前病变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学分型[1.483(1.258~2.950),P=0.019]和宫颈癌FIGO分期[2.072(1.313~3.264),P=0.011]是Legumain在宫颈癌中高表达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Legumain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与其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CT与MRI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分析其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判断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MRI、CT联合MRI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出2期52例,3期19例,4期9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检出率为71.25%(57/80);MRI检查出2期50例,3期20例,4期10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检出率为73.75%(59/80);CT联合MRI检查出2期35例,3期29例,4期16例,与病理诊断相比检出率为92.50%(74/80);CT联合MRI检出率与CT、MRI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 CT联合MRI可提升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临床判断分期提供重要依据,利于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73例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月经量,统计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电切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与刮宫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总有效率为94.87%,刮宫术组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17,P=0.045);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比治疗前减少,电切术组月经量减少程度明显大于刮宫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复发率为2.56%,妊娠率为64.18%,刮宫术组复发率为26.47%,妊娠率为52.94%,电切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妊娠率高于刮宫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疗效显著,较刮宫术相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