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葛属资源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和历代本草学的研究认为,南北朝以前时期用的葛根品种为野葛,南北朝至汉唐时期记载为甘葛藤,宋代及明清以后本草记载葛根品种开始多样化发展,出现家种和野生两品种并列的情况,为甘葛藤和野葛,药食两用一直沿用至今。《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以江浙、南康、庐陵为道地,当今道地产区不明显。葛类中药古今用药功效基本一致。野葛和甘葛藤为主流品种,该属其它资源是否都能药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国药典》分列葛根和粉葛两药,应以临床为导向更加完善质量标准。该研究为葛类中药的进一步鉴别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雀舌栀子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为栀子类药材的鉴别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苍耳子药材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苍耳子药材的薄层鉴别及其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1.0mL/分钟,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在0.1421—3.55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5%。结论:本法方便,准确,可用于苍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民间药星宿菜疗效确切,使用广泛,为发掘这一民间药资源,该文建立了该药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笔者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法对其进行品种鉴别。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的着生方式及雄蕊与雌蕊的特点可以作为《中国植物志》的完善补充。药材外观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茎及叶。首次报道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根茎、茎、叶横切面、叶表面观及药材粉末特征明显且具有鉴定意义。根茎、茎横切面组织构造不发达,均有内皮层,分布许多分泌结构,根茎中存在有多种形状石细胞的厚壁组织。叶为异面叶,主脉部位韧皮部下方有纤维束,维管束和纤维束外侧有一列由薄壁细胞环绕形成的鞘。叶表面观中的气孔、腺毛、角质线纹等形态特征在上下表皮中存在差异。药材粉末特征中有腺毛、石细胞、导管等结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结果为星宿菜的形态组织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该药。该形态组织学特征可以为星宿菜的种质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江西特色药材四块瓦疗效确切,在民间使用较广泛,为了发掘这一民间药资源,该实验对不同基原的四块瓦药材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提供了4种金粟兰属植物的药材性状、根及根茎的组织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明确了四块瓦药用部位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为四块瓦的种质鉴别、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完善栀子药材的HPLC质量控制指标. 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6%~16%A;15~22 min,16%~21%A;22~34 min,21%~24%A;34~50 min,24%~42%A),京尼平苷、西红花苷-1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38,440 nm. 结果: 不同产地栀子中京尼平苷质量分数23.025~53.693 mg·g-1,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1.8%的规定;其中2批栀子的外观颜色为灰棕色、棕黄色,西红花苷-1的含量极低,分别为1.963,3.434 mg·g-1,应为不合格药材. 结论: 仅以京尼平苷作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合理,建议增加西红花苷-1的含量测定,为新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本草考证及对我国植物志(含地方植物志)、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近现代文献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列出原植物和药材鉴定表,并对全国菟丝子商品药材进行收集和鉴定,结果发现本草中所描述的菟丝子植物应为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以产于山东、河南为好。当今菟丝子商品药材经鉴定植物来源包括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和金灯藤C.japonica 3种,主要为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古今菟丝子药材主流品种发生变化。许多近现代文献对菟丝子的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记载描述有出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和金灯藤C.japonica三者种子有区别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药典》收载2物种,建议分开细化特征,以示区别。该研究为菟丝子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南天竹的不同药用部位对抗肿瘤药三氧化二砷的减毒作用,为南天竹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慢性三氧化二砷中毒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信石40 mg·kg~(-1));2,3-二巯基丙磺酸钠组(2,3-二巯基丙磺酸钠25 mg·kg~(-1)+信石40 mg·kg~(-1));南天竹根组(南天竹根20 g·kg~(-1)+信石40 mg·kg~(-1));南天竹茎组(南天竹茎20 g·kg~(-1)+信石40 mg·kg~(-1));南天竹叶组(南天竹叶20 g·kg~(-1)+信石40 mg·kg~(-1));南天竹果实组(南天竹果实20 g·kg~(-1)+信石4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收集24 h内尿液,手术后收集血清、肾组织及肝组织样本,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UCr)水平,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肾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肾脏及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天竹根、茎、果实联合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 0. 01),肾脏系数显著降低(P 0. 01),大鼠UCr和CCr水平显著升高(P 0. 01),肾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P 0. 01),肝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 0. 05),肝、肾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 0. 01),大鼠肝、肾损害病理损伤减轻;南天竹叶联合给药组除肝脏中SOD活性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指标与以上3组变化一致。结论:南天竹根、茎、果实对三氧化二砷氧化应激所致肝、肾毒性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南天竹叶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南天竹的根、茎、叶、果实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其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方法对南天竹各药用部位进行外观特征描述;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粉末制片技术对各药用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绘制墨线图并拍照。结果:发现该原植物形态特征与本草描述一致;药材性状为根、茎、叶、花、果实类生药特点;根横切面无髓部;茎横切面中可见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纤维束及木质部内侧的帽状纤维束;叶横切面中栅栏组织较为宽广,主脉维管束周围的纤维束成环;叶柄横切面中纤维束间断排列成环;果实横切面中可见多层石细胞组成的环带;根和茎的粉末特征中主要含有含晶石细胞;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和不定式气孔;花粉末中可见花粉粒,具3孔沟,外壁网状雕纹明显,有较多的网纹细胞;果实粉末中可见大量分枝状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为南天竹的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栀子浸膏35%和70%乙醇洗脱部位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并采用液质联用鉴定活性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TNBS诱导大鼠UC模型,不同洗脱部均按生药量2.1 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进行体质量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比较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液质联用鉴定药效较好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35%洗脱部位组体质量下降明显改善,DAI和组织病理评分降低,组织中MPO、NO、MDA、TNF-α、IL-6及IL-1β含量均降低,SOD含量升高(P <0.01)。液质联用共鉴定出19个化学成分,其中11个为环烯醚萜类成分。结论栀子35%洗脱部位对UC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环烯醚萜类成分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