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苦碟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苦碟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将干燥药材全草经水提醇沉后,所得浸膏用水混悬,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60~90℃)、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再利用各种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对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呋喃甲酸(1)、香草醛(2)、原儿茶醛(3)、dehydrovomifoliol(4)、loliolide(5)、3-(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醇(6)、lirioresinol-A(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蒺藜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蒺藜果实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棕榈酸单甘油酯(1)、琥珀酸(2)、香草酸(3)、3-羟基-豆甾-5-烯-7-酮(4)、4-ketopinoresinol(5)、蒺藜酰胺(6)、N-反式咖啡酰基对羟基苯乙胺(7)。化合物1-5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提升药学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学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在药学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结合学校改革建设的实际,就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展开了探讨,从建立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搭建科研开放平台、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多样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的高端分离分析仪器的大量使用,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中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等工作的难度大大降低,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分离分析仪器快速完成日常的分离分析工作。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当中多因学科范围所限,各院校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大体相同,特色化差异很小,阻碍了天然药物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出特色化天然药物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为天然药物化学高层次人才的深化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研究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所得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成分,分别鉴定为cyclonerodiol(1)、8,9-dihydro-dihydroxymegastigmatrienone(2)、harzialactone A(3)、3,6-二苄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5)、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6)。结论所分得的化合物均为从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石莼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莼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二甲基-2,5-哌嗪二酮(1)、吡咯并哌嗪-2,5-二酮(2)、3-异丙基-6-甲基-2,5-哌嗪二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5)、单棕榈酸甘油酯(6)、苯丙氨酸(7)、亮氨酸(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从石莼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蒺藜果实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L.)果实的皂苷类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低压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蒺藜果实中得到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R)-2α,3β-二醇-5α-螺甾烷-12-酮(门诺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1)、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22-甲氧基-2α,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2)、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3)、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12-羰基-20(22)-烯-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4)。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得到的25位R构型的甾体皂苷类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并鉴定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中的化学成分,以寻找具有活性的化合物,为中药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多种分离方法,对茵陈蒿的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对羟基苯乙酮(2)、烟酸(3)、3(R)-癸-4,6,8-三炔-1,3-二醇(4)、3(R)-癸-4,6,8-三炔-1,3-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苷(5)、3(R)-9-癸烯-4,6-二炔-1,3,8-三醇(6)、对羟基苯乙酮吡喃葡萄糖苷 (7)、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8)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结论 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地梢瓜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3)、α-香树脂醇(4)、β-香树脂醇(5)、齐墩果酸(6)。结论化合物4、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肛裂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是肛门的常见疾病,痛苦大,古代中医将肛裂列在痔门,称为"钩肠痔","裂痔","裂口痔"等,如<外科大成>:"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摺缝破溃,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多因燥火,湿热蕴结肛门和血虚肠燥所致.临床上所指肛裂则是发生在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处裂开性溃疡.过去我们对肛裂大都采用手术治疗,但创口愈合缓慢,疗程较长,痛苦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