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 使用Philips 16 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叶佳国 《淮海医药》2015,(2):168-169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患者设置不同低剂量对比剂使用自动触发技术在64排螺旋CT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方法将33例患者(成人)按不同的体重分为A组3例,体重小于50 kg,B组24例,体重50~70kg,C组6例,体重71~90 kg。将3组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行肺动脉CTA检查,对比剂使用剂量A组为25 ml。B组为30 ml,C组为35 ml。3组均使用自动跟踪触发扫描技术,扫描完毕对数据进行MIP、MPR及VRT重建,评价各组肺动脉的显影情况,并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CT值。结果肺动脉在所有病例中均能较好地显示,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不同体重患者设置不同低剂量对比剂,使用自动触发技术在64排螺旋CT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可以满足诊断及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剔除不成功及显示欠佳的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层、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结果: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P=0.044)。B组的监控时间(13.32±1.63)s明显少于A组的(14.24±1.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B组所测得的主动脉弓层平均C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更易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更省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对头颈联合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剔除不成功及显示欠佳的图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层、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结果:B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05,P=0.044)。B组的监控时间(13.32±1.63)s明显少于A组的(14.24±1.7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B组所测得的主动脉弓层平均CT值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动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技术更易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更省时。  相似文献   
7.
邹才盛  孔飚  叶佳国 《现代保健》2011,(14):123-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使用Philips16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追踪触发技术在Philips 64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扫描参数和对比剂剂量的最佳匹配方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对比剂剂量为体重(kg)乘以0.7ml;B组(对照组):对比剂剂量为60ml,2组的扫描参数均为:螺距0.891,球管旋转时间0.5s,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层,阈值90 HU.结果 2组扫描方案得到的成像均能良好地、完整地显示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分别测量主动脉弓顶部、颈总动脉分叉下C5段、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四处动脉的CT值,A组的分别为:367 HU、418 HU、403 HU、350 HU,平均值为384 HU.B组的分别为:422 HU、498 HU、475 HU、406 HU,平均值为450 HU.A组的靶血管对比剂浓度比B组的更适合显示血管内斑块(适合显示血管内斑块对比剂浓度的CT值约为370 HU).结论 64排螺旋CT进行头颈CTA检查时,应用追踪触发技术,选择对比剂剂量为体重(kg)乘以0.7 ml,对比剂注速5 ml/s,触发阈值90 HU即可获得满意的CTA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