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碟子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苦碟子在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我们选择了2003—06—20014—04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及高黏血症患者90例,分别采用苦碟子和川芎嗪治疗,以观察苦碟子的降血脂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92岁.因咳嗽、痰中带血4 d于2007-08-04入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一科.2007-08-01始出现咳嗽、咳血痰,有时痰中带血,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及盗汗等,未行任何处理.无吸烟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及.  相似文献   
3.
培哚普利治疗34例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ACEI已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石。本文总结近年来住院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培哚普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年龄80~91岁,平均84.2±4.6岁,病史0.5~19年,平均7.6±3.4年。其中  相似文献   
4.
老年男性血浆内源性洋地黄因子浓度的改变史茂伟,周云菊,丛凤英,吴明媚(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250031)对象与方法24例均为例行年度健康检查的离退休干部,年龄64~75岁,平均68.7岁。经心电图,胸部x线拍片,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及血液...  相似文献   
5.
以48例高血压病患者正常血压子女为对象,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与30例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的健康人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较阴性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分别为3.7±1.2和1.6土0.7,P<0.01)。提示家族史阳性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此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子代亲属动态血压变异性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代亲属38例为高危人群,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32例父母均无原发性高血压者作对照,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子代亲属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总的趋势是舒张压>收缩压,昼间>夜间。而在出现临床高血压之前的所谓“正常”阶段,已存在ABPV改变.表现为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昼间平均收缩压变异性、昼间平均舒张压变异性增大。提示检测ABPV有利于对个体的高血压危险程度作出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有关P物质(SP)生理病理意义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SP的合成与释放有何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检测了一组健康老年人血浆SP浓度,现报告如下。对象78例均为健康查体者,年龄19-76岁,按年龄<55岁、55-60岁、>60岁分为年轻组、老年前组及老年组,其中年轻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31.2岁。老年前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54.8岁。老年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8岁。所有对象经全面查体,除外心、肺、消化系、肝、肾、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SP测定受试对象于上午8…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观察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小板功能状态,旨在为血小板干预治疗中提供临床依据。临床资料对家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病68例,Ⅰ期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0~68岁,平均64.6岁),Ⅱ或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60~71岁,平均65.2岁);合并冠心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61~70岁,平均65.8岁,其中稳定劳累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健康对照为门诊查作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0~70岁,平均64.8岁)。以…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血瘀型与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首先由猪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对个氨基酸的生物活性多肽,人的内皮素有3种基因表达,即ET-1、EY-2、ET-3,其中以ET-1活性最强。内皮素具有强烈的收缩冠状动脉作用,内皮素的大量释放,可能是机体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的一种内源性致病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浆中ET-1含量较低,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达数倍或数十倍。笔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36例老年冠心病血瘀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进行研究,以探讨ET-1血浆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血瘀型的辨证关系。本研究证实:老年冠心病血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