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TIMP-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TIMP 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及外源性IL 10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组 ,8只 )、CCl4组 (C组 ,2 8只 )和IL 10干预组 (Ⅰ组 ,2 4只 ) ,建立下常对照、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及IL 10干预模型。造模第 7周和第 11周 ,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原位灌流消化 ,11%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 (HSC)。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各组HSC的TIMP 1mRNA表达水平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贴壁后HSC的TIMP 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均检出TIMP 1的mRNA表达 ;造模第 7周 ,C组与I组的TIMP 1mRNA表达均高于N组 (P <0 .0 1) ,I组低于C组 (P <0 .0 1) ;造模第 11周 ,I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C组TIMP 1的表达水平较第 7周进一步增加 (P <0 .0 1) ,而I组有所下降 (P <0 .0 5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IMP 1的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TIMP 1随着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表达逐渐升高 ,IL 10通过抑制TIMP 1的表达 ,起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性IL-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8只)、CCl4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3组,于造模第7周和第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分离肝星状细胞并提取总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C组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并呈增强趋势(与N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1;Col-Ⅲ P<0.05).造模第7周,Ⅰ组Col-Ⅲ mRNA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1);造模第11周,两种胶原Ⅰ组的表达量均进一步下降(与C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5;Col-ⅢP<0.01),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星状细胞内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外源性IL-10能显著降低两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分离肝星形细胞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而可靠的肝星形细胞 (HSC)的分离方法。 方法 雄性 SD大鼠 ,常规门脉穿刺插管 ,蠕动泵灌注不含钙 D- Hanks液后游离肝脏 ,先后用含链霉蛋白酶 E、 型胶原酶消化液 37℃体外灌注消化和振荡消化 ,细胞悬液过滤后 ,经 1 1 %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 (2 730 r/ min× 1 5 m in)分离 HSC,锥虫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 ,以 1× 1 0 6 m L- 1 密度混悬后接种在培养瓶。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 HSC纯度。 结果 成功分离 HSC,细胞得率 (1 .2~ 2 .3)× 1 0 6 g- 1 肝组织 ,活率 >90 % ,纯度 >90 % ,可用于实验研究。 结论 链霉蛋白酶E和 型胶原酶体外灌注消化及 1 1 %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是分离大鼠 HSC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Ⅰ型受体(TGF-RⅠ)和Ⅱ型受体(TGF-R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至造模第9周。模型组随机分为3组:造模结束即处死(S组)、IL-10治疗2周后处死(I组)及自然恢复2周后处死(R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各组肝脏及血清中TGF一β1、TGF-RⅠ和TGF-RⅡ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肝病理组织学显示I组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R组纤维化程度无明显改善。TGF-β1、TGF-RⅠ和TGF-R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S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I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阳性指数接近P〉0.05),R组降低,但阳性指数仍明显高于I组(P〈0.05)。血清TGF-β1在S组浓度最高,I组最低。R组较S组略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I组(P〈0.05)。结论 外源性IL-10可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及相应受体的表达。减弱TGF-β1致纤维化的作用.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 10 (IL - 10 )干预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星形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和核因子 -κB(NF-κB)的影响。 方法  6 0只清洁级 SD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N组 )、肝纤维化 (C组 )和 IL - 10干预 (I组 )。以 CCl4 腹腔内注射构建肝纤维化模型 ,并予 IL - 10腹腔内注射干预造模。于第 7周和第 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 ,分离肝星形细胞 (HSC) ,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 HSC中α- SMA和 NF-κB表达情况。 结果  N组α- SMA和 NF-κB仅少量表达且着色浅 (阳性率分别为 36 .5 %和 2 8.5 % ) ,免疫化学评分分别为0 .6 6± 0 .0 7和 0 .4 2± 0 .0 5 ;C组所有细胞均表达α- SMA和 NF-κB且表达明显增强 ,第 7周二者评分分别为 2 .4 3± 0 .0 3和 1.73± 0 .0 9,第 11周为 2 .4 7± 0 .14和 2 .4 8± 0 .70 (与 N组比较 ,P<0 .0 1) ;I组二者表达较 C组明显减弱 ,第 7周时评分分别为 2 .14± 0 .11和 1.6 2± 0 .1(P<0 .0 5 ) ,第 11周为 2 .0 9± 0 .0 6和 1.92± 0 .4 2。随肝纤维化进展 ,C组中第 11周 NF-κB的表达较第 7周有增加趋势 (P<0 .0 1) ,而α- SMA的表达不随纤维化的进展而变化 (P>0 .0 5 )。 结论 外源性 IL - 10可以抑制肝纤维化时大鼠肝星形细胞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浓度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其增殖有无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合成AGEs,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GEs对HSC增殖的影响及不同浓度EGb对AGEs促HSC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当培养液中AGEs浓度≥50mg/L时,12~48h内检测发现HSC较正常对照组增殖明显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P<0.05),而6h内及低浓度AGEs组未观察到其对HSC增殖有明显影响。EGb在培养48h时对AGEs刺激的HSC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AGEs可以促进HSC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作用时间充分的前提下,EGb可抑制AGEs诱导的HSC增殖,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外源性白介素-10(IL-10)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Cl4诱发肝纤维化模型组.至造模第9周,模型组随机分为3组,S组造模结束即处死,Ⅰ组IL-10治疗2周后处死,R组为自然恢复2周后处死.通过HE染色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的程度,SP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TNF-α、IGF-1、IGF-1R表达情况.结果肝病理组织学显示:I组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R组纤维化程度没有明显改善.TNF-α、IGF-1、IGF-1R在S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在R组及Ⅰ组表达下降,但Ⅰ组下降较R组明显,与R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IL-10能明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和IGF-1及IGF-1R的表达,这可能是IL-10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ECM)特别是胶原的过度沉积,是继发于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的代偿反应,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进一步发展则形成肝硬化。此时肝脏原有结构被破坏,大量胶原纤维异常沉积,形成纤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