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线姬鼠是野鼠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主要传染源。该鼠自然感染EHF病毒后,其病毒可泛嗜多个脏器,并从尿、粪和唾液向外界排出病毒。本研究用黑线姬鼠实  相似文献   
2.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实验大白鼠吸入EHFV气溶胶后第5天部份实验鼠血中即可检测到EHFV抗原,14天后EHF抗原全部消失,病毒血症可持续7天左右;第7天肺组织中可检测到EHF抗原其IF强度和病毒感染滴度亦随感染时间而增高。EHF抗原阳性的肺组织中IgA水平显著高于EHF抗原阴性的肺。肺组织中IgA的增高可能有促进EHFV的感染,这对研究EHFV气溶胶感染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NSCLC患者60例。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caspase-3在肺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有淋巴结转移者caspase-3表达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χ2=21.728,P=0.000)。TNM分期Ⅰ期和Ⅱ期caspase-3表达阳性率要高于Ⅲ期和Ⅳ期阳性率(χ2=12.50,P=0.000)。caspase-3与凋亡指数成正相关(r=0.834,P=0.000)。caspase-3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胸腔积液、肿瘤直径、吸烟、肿瘤生长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caspase-3表达提示NSCLC的淋巴结转移,并有益于临床分期;caspase-3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使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灭活试验,经实验证明NJ-3株甲型肝炎病毒可在人肝癌细胞PLC/PRF/5株中快速复制增殖。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在维持培养5天时即可观察到细胞内典型的HAV特异性荧光颗粒,维持培养10天,TCID_(50)达10~(5.5)。该培养系统适用于消毒学试验。  相似文献   
6.
人EPO cDNA基因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稳定表达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工程细胞株。方法:用 DNA磷酸钙共转染法,将人EPO cDNA的表达质粒 pCDB与标志质粒 pSV-dhfr共转染到 CHO-dhfr-细胞中。用 ELISA法检测到 70个克隆的细胞培养上清,筛选出50个克隆细胞系。结果:经MTX加压扩增,获得4系高效表达EPO的细胞系(B4、C3、F10、G7),表达量为 2. 2~10 μg/(106 cell· 24 h),EPO的分泌量在上述细胞系扩增了 11~31倍。 F10细胞系表达量为最高,并进一步亚克隆纯化。其中F10-6亚克隆细胞株的平均表达水平为10 ug/(106cell·24 h),细胞冻存后复苏传代15次,EPO的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以F10-6亚克隆细胞株建立了工程细胞株。  相似文献   
7.
八氯二丙醚(S421)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八氯二丙醚(S_(421))的致突变性进行初步试验观察。结果证实:S_421是一种体外致突变物(Ames试验阳性)。哺乳动物体内试验则未观察出致突变效应(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因而推论:S_(421)是一种可疑致突变物,哺乳动物可能对其具有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严重摧残人体免疫系统的新型流行病。1981年在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院医学中心发现首例病人——一名31岁的同性恋男子。随后,在美洲、欧洲、非洲及世界各大洲33个国家里相继出现许多病人。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报道,截至1985年1月14日止,仅美国就发生了7857个AIDS病例。目前病例数目仍在继续上升,并且AIDS的魔爪已伸向天真无邪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剂量的Hantaan 病毒(76-118株)悬液,对非疫区黑线姬鼠在不显性破损的表皮进行实验感染。结果证明:5ID_(50)/ml Hantaan 病毒悬液可通过不显性破损的表皮感染,其感染率与感染剂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进一步证实通过破损皮肤传播是EHF 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ax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9 ~ 2011年外科切除的NSCLC标本共60例,另设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bax在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Bax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8.3%)与正常组织的阳性率(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9,P=0.517),但癌组织的染色均深于正常组织.高分化组织的阳性表达率(93.3%)高于中低分化(37.8%)(x2=13.904,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33.3%)较无淋巴结转移者(66.7%)低(x2=6.607,P =0.010).TNM分期Ⅰ期和Ⅱ期阳性率(61.5%)高于Ⅲ、Ⅳ期阳性率(33.3%)(x2=4.348,P=0.037).bax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55,P=0.000).结论 bax的表达下调提示NSCL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