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多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治疗该病,其在控制狼疮活动方面具有优势,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无效和缓解后复发的问题,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很大。本文对多年来中医治疗红斑狼疮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将红斑狼疮分为4型:气血热盛型、气阴两虚血瘀型、血瘀肝郁型、脾肾阳虚型,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论治,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美施康定对晚期癌症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科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7月期间用美施康定对44例晚期肿瘤所致疼痛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本组共收治病人44例,均为经病理证实的各种晚期癌症病人,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8岁,中位年龄59岁;原发肿瘤部位见表1,其中肺癌最常见,其次是胰腺癌、肝癌、乳腺癌、巴癌等。疼痛原因和疼痛程度见表2,内脏病和神经受累是最常见的疼痛类型,其次为骨转移所致疼痛和软组织受累。亵144例病种选择震244例疼痛原因及疼痛程度2.给药方法当非阿片类药物和弱阿片类药物不能减轻癌症疼痛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对224例SLE患者(成人160例,儿童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中儿童的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肺部受累、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而关节肌肉损害、蝶形红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P〈0.05);实验室检查中儿童补体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5)。结论:儿童SLE发病多不典型,易误诊,而且系统损害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上皮样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男,54岁,右下腹及腹股沟出现多发性肿物10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肿瘤团块呈结节状分布,结节由多数上皮样细胞和少数梭形细胞组成,中央有小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 ),波形蛋白( ),说明本病具有向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且以向上皮分化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的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变化。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0和TGF-β水平变化;观察SLE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应用糖皮质激素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照组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oxp3 mRNA和TGF-β表达较对照组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0表达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皮损、关节痛、乏力的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光敏感和脱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ESR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WBC两组治疗后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差别;补体C3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激素的用量及复发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通过调节SLE相关的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分泌,调动了机体免疫系统,发挥其临床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科92年7~12月收治10例重症药疹患者.药疹类型为: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1例、恶性大疮性多型红斑2例、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2例、多型红斑型药疹5例.均起病急、病情重,尤以恶性大疮性多型红斑和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为著.经中西医结合救治均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农民,主因右下肢皮肤疣状结节斑块破溃、渗出,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13年,于2003年4月26日收住院.患者入院前13年,小腿内侧外伤后出现散在黄豆及蚕豆大小暗红色疣状结节,逐渐增大形成斑块,表面破溃,有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8.
羟氯喹、氨苯砜、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有效的药物较少,一些特殊的皮肤病或经过系统治疗而疗效不佳者,有必要寻找有特殊疗效的药物。本文主要对羟氯喹、氨苯砜和沙利度胺(反应停)在皮肤科的新用途、作用机制、代谢及不良反应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7岁。颈部、双侧腋窝、腰骶部及双股红斑肿胀7天,加重伴发热4天。患者接触汞后,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并出现红皮病样表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蛋白水平降低。尿汞水平正常。经对症治疗1周后,红斑消退,血清转氨酶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明确衣原体噬菌体Vp2蛋白在病毒重组、筛查研究中的作用,评估Vp2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COBALT程序在线比对各株衣原体噬菌体衣壳蛋白Vp2蛋白序列;并以ProteinBlast的Distance tree功能构建种系发生树。以高保守区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分析蛋白二级结构;以Karplus-Schulz 法分析柔性区域;Kyte-Doolittle法、Hopp-Woods法分析亲水性;Emini法分析表面可及性;Jameson-Wolf法分析抗原指数。结果 6株衣原体噬菌体Vp2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差异主要在Chp1与其他5株噬菌体的Vp2蛋白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各株噬菌体的Vp2蛋白均有α螺旋为主的二级结构,蛋白序列高保守区存在多个细胞表位。结论 Vp2蛋白性质保守,是衣原体噬菌体衣壳的重要组分。其蛋白分子结构复杂,高保守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病毒重组、沙眼衣原体噬菌体野生株筛查研究中有实际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