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ECA)是一种应用具有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特性和更低的心脏毒性的新型麻醉药-罗哌卡因对进入正规产程的孕妇进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来消除或减轻分娩疼痛的麻醉技术.同时应用自控镇痛泵.由孕妇自己控制一定范围内药物的进入,在解决疼痛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心理治疗效果.而系统合理的护理能够指导孕妇选择正确的镇痛时机,促使无痛分娩顺利进行,保证良好的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维持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云浮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维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羧甲司坦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另选正常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过敏及镇咳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吸入布地奈德200ug q12h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d检测诱导痰炎症细胞计数、咳嗽阈值、咳嗽评分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正常健康组各项指标值。结果治疗前健康对照组的咳嗽评分、咳嗽敏感性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计数与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咳嗽评分及诱导痰中炎症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咳嗽敏感性较治疗前出现显著差异((P0.05)。感染后咳嗽患者较正常人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增高,且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感染后咳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满意控制血糖和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和畸形率,提高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糖筛异常和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规范的饮食管理,记录血糖控制情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论: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在GDM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及其磷酸化STAT3(P-STAT3)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江西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TAT3、P-STAT3及上皮细胞间质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和p-STAT3及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76%(38/50)和26%(13/50),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则分别为24%(12/50)和26%(13/50)及68%(34/50),结直肠癌组织STAT3和p-STAT3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而E—cadherin的表达则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STAT3、P-STAT3及E.cadherin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TAT3和P—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E-cadherin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STAT3和p-STAT3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抑制作用进而引起EMT现象,从而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AE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30例、中剂量组30例、高剂量组30例。低剂量组予甲强龙40mg ivgtt qd,疗程5~7d;中剂量组予甲强龙80mg ivgtt qd,疗程5~7d;高剂量组甲强龙160mg ivgtt qd,疗程5~7d。结果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强龙的临床疗效并不是随着应用剂量的明显增加而增强,其最佳应用剂量为80mg每日静滴,疗程为1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热敏灸及中药颗粒熏鼻联合西医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及中药颗粒熏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良Lund-Kennedy(MLK)鼻内镜评分系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2、4、12周,两组鼻塞、流涕、咳嗽、头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各症状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2、4、12周,两组MLK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基础上采用热敏灸及中药颗粒熏鼻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患儿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吸入(ICS)治疗对支气管哮喘(BA)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BA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予ICS治疗,分析其对血清蛋白质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RBP丰度、HSP 70及Eotaxin水平高于对照组,辅酶Q10丰度、VDBP水平低于对照组,HSP70、Eotaxin蛋白丰度治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下降,VDBP与之相反(P0.05)。结论 HSP70、Eotaxin、VDBP参与BA发病机制,且可能成为ICS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肺功能检查时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肺功能检测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肺功能检测时所采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同时,对比检测室空气消毒前、后细菌情况。结果 对120例肺功能检查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发现本次研究中没有患者因为肺功能检测而感染传染性疾病。而且消毒前后检测室的空气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提高医疗人员的预防意识在防止肺功能检测交叉感染的发生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