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结合本地区储血点的实际情况,本文笔者对储血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财、物配备不足,储血点对基层培训与指导不够,血液放行有待规范,费用收取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明确职责,强化监督;依法用血,规范管理;加强培训,科学指导;改变观念,服务患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临床输血工作的常见缺陷并提出防范措施,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对本地区部分二级医院输血科2007年工作记录资料、临床输血病历资料进行查对核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师填写临床申请单内容不完整、护士采血时对血标本标签填写不规范、输血科采用配血方法不当是临床输血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缺陷。结论:克服临床输血工作中的缺陷,应以预防为主,强调全程监管和质量控制,强化工作责任心,增强法律、证据和风险意识,实施"零差错"管理。  相似文献   
4.
李焱平  刘礼富  胡高强  张静  姜鲜 《重庆医学》2015,(32):4481-4482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刺激内皮细胞炎症因子IL‐1、IL‐6与TNF‐α表达影响。方法5×101μmol/LAβ1~42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同时给予白藜芦醇160、80、40、20μg/L干预,CCK‐8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IL‐1、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各浓度组可以明显提高Aβ1~42刺激后HUVEC细胞活性,抑制Aβ1~42致HUVEC的IL‐1、IL‐6与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μg/L以上浓度白藜芦醇可减少Aβ1~42致HUVEC炎症因子IL‐1、IL‐6与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血站计划采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9年的全部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6~2008年的部分临床用血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医院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血输血率逐年上升,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结论:应定期对医院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制定储血计划,同时将结果反馈给血站,避免盲目采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病原菌耐药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泸县人民医院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患者91例和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患者89例,分别设为SA组和Ab组。根据患者病原菌耐药程度,将180例感染者分为泛耐药组(88例)和一般耐药组(92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痰样本致病菌和耐药性检测,同时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Ab组、泛耐药组和一般耐药组PCT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5、2.547、3.084、2.071,P0.05)。与对照组比较,SA组、Ab组、泛耐药组和一般耐药组CRP浓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16、23.638、23.891、19.326,P0.05)。SA组与Ab组患者PCT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0,P0.05);泛耐药组与一般耐药组患者PCT浓度(t=2.105,P0.05)和CRP浓度(t=2.00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泛耐药组PCT阳性率均高于一般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84,P0.05)。结论血清PCT是判断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且其浓度随着患者的耐药程度加深而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临床标本培养出的1 427株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427株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变形杆菌属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念珠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0.69%,革兰阳性球菌占27.05%,念珠菌占12.26%。除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余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多重耐药菌增多。应深入开展医院病原菌流行特征分析和耐药性监测,为指导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形支原体(Mh)的分离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疑为非淋病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的IST2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在426例NGU患者中,支原体阳性249例,阳性率58.45%,其中UU为主要病原体,占阳性率的88.35%;药敏显示抗菌活性较好的抗生素是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其次是四环素、克拉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是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该地区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