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威胁生命的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病人表现为偏瘫失语,意识进行性恶化,瞳孔不等大,颅内压往往超过30mm Hg(1 mm Hg=0.133kPa),CT表现大面积占位性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环池受压,Hacke等根据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3月住院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同期住院治疗的157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13例(7.2%)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入院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18例(15.9%),中残29例(25.7%),重残25例(22.1%),植物生存17例(15.1%),死亡24例(21.2%)。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有其明确的临床特点和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早发现、及时手术抢救治疗,能显著改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血肿清除率及近期疗效。结果2组首次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3.6)%与(86±3.4)%,但拔管时,穿刺组上升为(92±1.8)%,2组术后3个月患者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微创”手术方法都是目前治疗G lasgow昏迷评分≥6分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病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分块切除.术中注意肿瘤与蛛网膜边界,尽量保留肿瘤表面的蛛网膜.结果: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功能保留2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切除肿瘤,大大提高面神经的保全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欠佳的急性脑梗死病例5例,均为男性,平均58.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7h;其中4例用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50~92.5万U;1例用rt—PA以20~30mg/h的速度注入,总量25mg。结果: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溶通但效果不佳;2例颈内动脉闭塞,其中1例部分溶通后出血,恢复良好,1例未溶通死亡;2例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时除应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外,对伴有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溶通闭塞血管;而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应重视扩容、升压及抗凝等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惟一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结局的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自1998年3月~2004年12月对我院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对其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因素对预后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入选48例患者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60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训练对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思维能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迁移效应。 方法:将28例患有工作记忆障碍的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4)和对照组(n=14)。训练组患者参与4周的工作记忆训练,训练内容采用“工作记忆训练系统”。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数字/空间记忆广度测试、n-back测试、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瑞文推理测试、选择反应时测验、Stroop 测验、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3版等进行训练疗效及转移效应评定。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差值,并对工作记忆与日常生活记忆、思维、注意等能力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①训练组在所有的测试项目中较训练前均有提高(P<0.05);对照组只有数字正背较训练前有提高;②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3版中训练后成绩训练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③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瑞文推理测验中训练组较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④在Stroop测验、选择反应时测验中训练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均无明显差异;⑤工作记忆成绩训练前后差值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总应答数、RBMT量表分及记忆指数、瑞文推理测验得分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19—0.650,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工作记忆与选择反应时、Stroop测验相关系数范围为﹣0.002—0.258(P>0.05)。 结论:工作记忆强化训练疗效可以向日常生活记忆抽象思维推理能力迁移,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记忆水平思维概括能力,但向注意力迁移作用不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估。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原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41例,首先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S型经颅彩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仪,常规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Willis环及相关主要动脉分支,进行侧支循环评估; 进一步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in diagnosis,CTA)检查,明确颈内动脉病变的存在; 再应用PHILIPS FD20 DSA数字减影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进行侧支循环评估,评估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后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评估眼动脉侧支循环通路的开放情况及作用。结果 41例患者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4例,颈内动脉闭塞17例。TCD显示ACoA开放5例,占12.2%,DSA为4例,占9.76%; TCD显示PCoA开放5例,占12.20%,DSA为3例,占7.32%; TCD判断OA开放25例,占60.98%,DSA为23例,占56.11%; TCD提示LA开放3例,占7.32%,DSA提示2例,占4.88%; TCD显示无侧支循环开放者16例,占39%,DSA为14例,占34.15%。TCD和DSA在评估侧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TCD评估眼动脉开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闭塞患者的TCD及DSA侧支循环评估无显著差异(P>0.05)。OA单独开放患者较无OA开放患者PI值高。狭窄组MCA的PI值低于闭塞组,狭窄组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P<0.05)。颈内动脉狭窄组OA单独开放数量<闭塞组(P<0.05)。结论(1)TCD与DSA在评估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数量方面的作用基本一致,TCD可作为CTA和DSA侧支评估之前的初筛手段,可以独立作为侧支循环评估的检查手段;(2)眼动脉是否参与侧支循环及眼动脉的的开放程度与颈内动脉本身病变程度有关。眼动脉作为次级侧支通路参与侧支循环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在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眼动脉单独开放的比例>重度狭窄的患者,重度狭窄的患者OA最高流速低于闭塞组患者,这说明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性患者其OA开放后提供的灌注代偿作用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价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和高频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假磁刺激治疗,低频组和高频组分别予以1Hz、10 Hz rTMS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各组认知功能、日常记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并应用3D-ASL技术检测各脑区脑血流量(CBF)。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单项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MoCA单项及总分高于对照组,高频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力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Rivermead行为记忆量表(RBM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RBMT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频组MBI评分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