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诊断与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获得病理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均进行了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检查及超声内镜(EUS)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估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和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EUS与口服等回声造影剂超声显像差异不大,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尤其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病变边缘、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显示一致性很高(kappa>0.80).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口服造影剂超声和EUS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4%、73.68%.经一致性检验发现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7).结果显示2种检查均具有较好的病灶性质的鉴别能力,与病理结果相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87、0.691.结论 EUS和回声造影剂超声对于胃间质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各有特点,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 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A组),GERD患者40例(B组),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32例(C组),对3组患者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胃酸反流的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4的百分比,并行食管测压。结果C组及B组近段、中段远端的食管体部压力低于A组;A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蠕动波传导速度高于C组及B组,反流频数C组低于其他两组;A组酸反流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4的百分比和De Meester评分均少于C组及B组。结论 24 h动态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时间,卧位p H4百分比及反流频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 ,5 4岁。因反复皮疹 2月余入院。 3月前发现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自服四环素、氟哌酸、甲硝唑后 ,面部、上胸部感肿胀不适 ,皮肤潮红 ,无瘙痒、发热、疼痛 ,经多家医院求治均诊断为“药物过敏”,给予地塞米松、赛庚啶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 ,2月前全身皮肤渐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暗红色丘疹、溃烂 ,关节疼痛 ,腹股沟淋巴结进行性增大 ,无发热、咯血、呕血、黑便、血尿、鼻衄、黄疸、腹泻、咳痰等。查体 :体温 36 .3℃ ,脉搏 72次 /分 ,呼吸 16次 /分 ,血压 13/9k Pa。全身皮肤有散在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界清、暗红色丘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ERCP在青少年患者(≤18岁)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于长海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62例次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次患者61例成功,ERCP成功率98.4%.疾病中心CP最常见,占36%,其次为胆总管结石26%.47例次次行ERCP下治疗,其中35例行EST切开,20例次行胰管与副胰管支架置入术,14例行胰管结石取出术;13例行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残骸取出术中,有5例行ENBD术;3例SOD患者有2例行EST治疗,1例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ERCP对青少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治疗性ERCP对青少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胆胰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儿童患者ERCP操作难度大,目前报道尚少。本研究观察在儿童患者行ERCP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4岁。因上腹不适6月,皮肤巩膜黄染20d入院。患者6月前因上腹不适在当地医院行B超与CT检查,提示胰管扩张,胰头钩突略增大,未行特殊处理。20d前出现上腹间隙性疼痛,不放射。同时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与皮肤瘙痒,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发病以来体重下降2kg。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功能:TBIL350.9μmol/L,DBIL282.7μmol/L,ALT117U/L,AST49U/L,AKP404U/L,r-GT204U/L;血清CA19-9238U/ml(正常值37U/ml)。胰腺MRI MRCP示胰头部囊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4岁.因上腹不适6月,皮肤巩膜黄染20 d入院.患者6月前因上腹不适在当地医院行B超与CT检查,提示胰管扩张,胰头钩突略增大,未行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CP在青少年患者(≤18岁)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于长海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62例次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次患者61例成功,ERCP成功率98.4%。疾病中以CP最常见,占36%,其次为胆总管结石,占26%。47例次行ERCP下治疗,其中35例行EST切开,20例次行胰管与副胰管支架置入术,14例行胰管结石取出术;13例行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残骸取出术中,有5例行ENBD术;3例sOD患者有2例行EST治疗,1例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ERCP对青少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治疗性ERCP对青少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儿童胆胰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儿童患者ERCP操作难度大,目前报道尚少。本研究观察在儿童患者行ERCP的疗效与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次中男33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0~18岁,平均15.3岁。其中50例为初次行ERCP,12例为再次行ERCP。50例初诊患者中不同程度反复中上腹痛48例,无痛进行性黄疸1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