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MicroRNA(miRNA)作为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micro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等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最近的研究也已证实,microRNA在乳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microRNA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或促癌因子可参与调节肿瘤的转移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恢复microRNA在肿瘤组织中的正常表达水平,从而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21种药物(包括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RT-PCR检测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在58.2%~83.8%之间,且MIC值多在512.0μg/mL以上。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100%,其余药物耐药率在43.6%~93.6%之间。armA基因检出率为36.4%(40株),其余基因未检出。RT-PCR结果显示,armA基因在高水平耐氨基糖苷菌株中有mRNA的表达。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鲍曼不动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氨基糖苷修饰酶,外膜孔蛋白表达缺失,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和核糖体结合位点的改变等.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的一种新的耐药机制,可导致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水平耐药.本文就细菌rRNA的修饰作用、16S rRNA甲基化酶的发现、耐药与传播机制、耐药菌的流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方法收集110株不重复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分析多药耐药谱。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为58.2%~83.8%,且MIC值多>512μg/ml;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100.0%,其余药物耐药率为43.6%~93.6%;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率高达97.8%,泛耐药率为10.9%。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多为多药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并筛选出对阿米卡星MIC≥256μg/mL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和3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6′)-Ib、ant(3″)-Ia、aph(3′)-I)。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率较高(46.4%~65.4%),armA、aac(6′)-Ib、ant(3″)-Ia、aph(3′)-I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6.7%(40株)、51.7%(31株)、81,7%(49株)、58.3%(35株),其余基因未检出。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