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53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分析53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所有患者依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53例神经鞘瘤中全切除37例,其余均为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手术全切除率为69.8%.术后有5例肌力较术前略有减退,3例变化不明显,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痊愈;1例为转移瘤患者,因全身衰竭在手术中死亡,手术有效率为83.0%.结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确诊主要依赖MRI,根据肿瘤的部位,早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小骨窗微创开颅治疗的效果。结果:死亡2例(5.7%);存活33例,术后6~12月随访,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1级6例(17.2%),2级14例(40.0%),3级9例(25.7%),4级4例(11.4%)。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止血彻底,能有效清除血肿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脑动静脉畸形和细胞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BAVM)是胎儿期脑血管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动静脉畸形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动静脉瘘)样血管组成,动脉直接与静脉交通,其间无毛细血管.局部血管呈丛状或血管聚成球形,有一个或多个供血动脉及一个或多个引流静脉,血管的管径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依据依达拉奉应用情况分为对照组(33例,未用依达拉奉)、术前组(34例,术前应用依达拉奉)、术后组(38例,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结果 术前组、术后组伤后血糖、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及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依达拉奉首次应用时间显著早于术后组,伤后血糖显著低于术后组,伤后第10天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抑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术前或早期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351例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麻醉肠镜检查的安全性。以同期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的351例患者为实验对照。结果:麻醉肠镜检查完成率高于常规肠镜检查组;检查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实施无痛苦结肠镜检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小肠黏膜变化及其与胃泌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天胶囊内镜观察小肠黏膜改变并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发病后第1,3,7,14,21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并与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峰值时间为第7天。其中,非丘脑出血者及无小肠黏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水平,而丘脑出血者或伴明显小肠黏膜病变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5例患者中13例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浅溃疡形成,1例合并有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例见小肠黏膜节段性充血(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与小肠黏膜改变及胃泌素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脑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选择脑血管畸形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体检中心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血液,对比MMP-2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MMP-2水平在发病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血清MMP-2水平在第7天明显高于第1天和第14天(P<0.05)。结论:MMP-2的表达异常与脑血管畸形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脾移植术治疗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自体脾移植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和随访,并与同期实施的31例单纯全脾切除病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自体脾移植术组除2例高龄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移植脾块溶解吸收外,其余各例术后行彩超随访检查显示移植脾组织均显象良好;全脾切除术组有3例术后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经抢救脱险,而保脾组无一例发生OPSI;自体脾移植组与全脾切除术组比较,术后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免疫功能检测:全脾切除术组术后IgM值长期低于正常,而自体脾移植组术后IgM值有升高的趋势,但仍有脾功能不足。结论自体脾移植术可部分恢复脾脏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脾切除术的不足,对于无法行原位保脾术的脾损伤患者有相对的保脾价值,但对于高龄患者(年龄超过60岁者)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9.
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11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于伤后第2d起每天腰穿放液,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CSF),鞘内注入氧气;治疗组于伤后第2d行腰池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P<0.05~P<0.01);治疗组脑积水、脑梗塞及再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在死亡病例、重残率、中残率及恢复的良好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池持续引流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例,按预后分良好组和不良组,通过颈内静脉置管和股动脉穿刺同时采样,观察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脑氧摄取(CEO2)、脑动静脉氧差(AJDO2)、标化的CEO2(40CEO2)和标化的AJDO2(34AJDO2)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后早期SjO2下降,40CEO23、4AJDO2上升,之后呈反方向变化趋势;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间,脑缺血(SjO2<55%、40CEO2>40%、AJDO2/34AJDO2>7.5 m l/d l)的频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脑充血(SjO2>75%、40CEO2<24%、AJDO2/34AJDO2<1.3 m l/d l)的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后早期存在缺血而后充血的过程,反映脑缺血倾向的脑氧代谢参数与预后相关,反映脑充血倾向的参数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