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 T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连续收集我院300例300眼择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术中及术后抗炎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1 mo;B组:术中前房注射1 mg TA,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mo;C组:术中前房注射
  2 mg TA,术后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 mo。术后不同时点观察和比较三组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前房炎症反应和黄斑中央厚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 B,C 组患者术后1d;1wk;1mo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A组(P<0.05),术后1d;1wk的前房炎症反应较A组患者轻(P<0.05);C组术后1d眼压平均值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术后各时点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和平均眼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 B和C组术前术后黄斑中央厚度无显著变化,A组术后3wk;1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显著( P<0.05)。三组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射TA可有效控制炎症并减轻黄斑水肿,加速视力恢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推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内注射TA的剂量为1 mg。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羊膜移植、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处理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三种常见辅助治疗,对胬肉切除术术后角膜创面愈合和1a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的前瞻性研究。选择160例190眼进展期翼状胬肉成年患者,在行胬肉切除手术时,随机辅助三种常见治疗:A组,羊膜移植(60例68眼);B组,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应用(50例62眼);C组,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50例60眼)。随访、记录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情况和1a复发率。结果:A,B和C三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1±1.5,2.3±1.2和2.8±1.7d,以C组较长(P<0.05);A组术后2wk内有5例(7%)出现鼻侧结膜手术创缘肉芽肿生长,剪除后无再生,而B,C组未见创缘肉芽肿生长;术后1aA组11眼(16%)复发,与B组7眼(11%)和C组4眼(7%)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羊膜移植+丝裂霉素C处理在促进术后角膜创面愈合和降低1a复发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83例(89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视野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该组83例患者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眼压叫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前房深度较治疗前显著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巩膜突可见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增宽,均〉180°范围,视野范围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该组83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前房出血、虹膜损伤、继发恶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后囊破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深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苯巴比妥钠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拟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前,患者分别接受鼻内喷注右美托咪定和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观察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爱荷华州麻醉满意量表(ISAS),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和眼内压,术中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与苯巴比妥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有较低的VAS评分和较高的ISAS评分、术中收缩压更稳定、能更好地降低术中眼内压,且有较低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与苯巴比妥钠比较,右美托咪定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经鼻给药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助常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缺血性眼底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两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QOL)及眼动脉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Mv)]。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dv、Psv、M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动脉血流速度(Edv、Psv、M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和视功能、身体机能、精神心理和社会活动四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部分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能提高缺血性眼底病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眼部血流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水区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三水区抽取43个调查点,对≥6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2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28.67%,占所有受检者的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后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是DR的保护性因素(P<0.01);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长(P<0.01)及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P<0.01)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水平是DR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手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方法 56例(56只眼)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及超声乳化吸出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眼底检查及眼底照像,术前1个月、术后1周、4周、6周、3个月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并分析此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26只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30只眼超声乳化吸出手术,两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手法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高于超乳组(t=4.602,P=0.006),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低于超乳组(χ2=9.753,P=0.009),4周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现负相关.结论 虽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无差异,但是术后短期内手法小切口手术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影响较大,并暂时影响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