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5~32岁),均获成功。球囊直径较肺动脉瓣环大30~50%。扩张前后右室收缩压分别为65mmHg和46mmHg,下降19mmHg(P<0.05);扩张前后跨瓣压力阶差分别为45mmHg和21mmHg,降低24mmHg(P<0.05)。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活动耐受性增加,杂音减轻,提示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血管内栓塞术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导管被栓塞剂堵塞的情况;而存使用Seldinger氏插管法时,尽管仔细频繁地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偶尔也会发生导管内  相似文献   
3.
CRAI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性区域动脉灌注 (continuousreginoalarteryinfusion ,CRAI)给药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oldersevereacutepancreatitis ,OSAP)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收治的年龄在 60~ 84岁的OSAP 46例 ,入选条件 :①O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于 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 ;②发病时间在 5d内 ;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 3 4例 ,随机分成 2组 ,即组 1(区域灌注组 )、组 2 (全身给药组 ) ,病例数分别为 18例和 16例。组 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至相关血管 ,置管的位置依据增强CT(C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所见选择血管。组 1的置管位置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置管 1根 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置管 1根 15例。 2组均行深静脉置管。 2组的治疗除行标准的液体复苏、支持、吸氧及生命器官功能监测等一般性治疗外 ,组 1经股动脉插管通过微量注射泵持续给予生长抑素 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 ,时间为 5~ 7d。而组2则采用常规静脉给药 (通过微量注射泵 )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 ,时间视局部和全身情况而定。  结果  ① 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因及入院 48h内的平均CT评分 (8 49± 1 5 2和 9 0 5± 1 2 4)等差异性均无显著性。② 2组平均住院时间 [(18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右心室漏斗部狭窄较少见,其杂音与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或不典型法洛氏四联症类似。本院近年来发现2例,1例术前经右心室造影确诊,1例术前诊为室间隔缺损,现报导如下: 例1,女,7岁,(住院号68123)。平素身体健康,出生后1月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疑室间隔缺损或肺动脉瓣狭窄。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Ⅳ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局部有震颤,P_2减弱。心电图:右心室高电压,X线片(E13628)见肺血偏少,心脏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轻凸,右心室轻度增大,心胸比率:0.48。右心室选择性造影示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治SAP 67例,入选条件①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②发病时间在72 h内;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4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组1(区域灌注组)、组2(全身给药组),病例数分别为27例和19例.组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分别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胰大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左右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背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两组除一般支持治疗外,组1经股动脉插管持续予生长抑素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时间为5~7 d.而组2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区域灌注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6.
采用Dextran微球G—50,φ50~150μ作实验性肝肾动脉栓塞及临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以1×1×1mm明胶海绵颗粒作近侧性肝动脉栓塞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Dextran微球能产生更为均一、更为末梢的微动脉栓塞。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均表明,它能栓塞到直径约100μ的微动脉水平。实验动物肝动脉栓塞后8周,微球仍不为组织所吸收;人体肝动脉栓塞后16周微球依然存在。能有效地减少或阻止肝肿瘤患者肝动脉栓塞后肝内、外侧支循环的建立,栓塞对癌瘤主灶及子灶均有显著作用。因此,Dextran微球是一很有希望的长效栓塞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性和全身性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治SAP 67例,入选条件:①SAP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符合1996年制订的第二次方案;②发病时间在72 h内;③暂无急诊手术指征.符合上述条件者共计4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组1(区域灌注组)、组2(全身给药组),病例数分别为27例和19例.组1采用改良Sheldinger法经股动脉分别插管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及胰大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左右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背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两组均行深静脉置管.两组除一般支持治疗外,组1经股动脉插管持续予生长抑素14肽、抗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时间为5~7 d.而组2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3±2.2)d和(28.4±4.3)d,感染发生率为14.8%和52.6%,治愈率为96.3%和57.9%,统计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区域灌注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常规静脉给药,并在防止感染发生及SAP重型化方面优于全身给药组.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患者男,64岁。因右腰部隐痛伴体重减轻,恶心呕吐2月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两肾区无叩痛,右上腹隐约可触及边界不清、无压痛的包块。实验室检查包括17-羟、17-酮测定均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幽门不完全梗阻。B超和CT(平扫)示右肾上极8×10cm~2占位性病变(见插页图1)。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右肾动脉造影见右肾上极动脉呈弧形下  相似文献   
9.
1986年我们报告应用碘化油(以下称碘油)肝动脉造影诊断肝癌,明显提高了肝癌的诊断率,特别是对直径<2cm的微小型肝癌,可明显提高诊断率。至1987年5月,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临床应用90例,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27岁。反复咯血5年,既往行支气管碘油造影确诊为双侧支扩。这次因劳累后大咯血,总量约2000m1。于1989年5月29日急诊入院。给予脑垂体后叶素止血无效。即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选择性置管于左下交气管动脉,造影示左下支气管动脉增粗,扭曲。以明胶海绵为栓子,栓塞前未注入抗生素,栓塞后摄片复查病变动脉栓塞不全,术后仍有少量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