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 要菠萝叶,即菠萝的叶片,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包括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保护心脏等药理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诸多研究表明,菠萝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本文重点介绍菠萝叶的化学成分、药用价值、毒性和安全性及对其质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发育变化会影响药物的处置和临床效果,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s, PBPK)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儿童的血药浓度,并深入了解年龄依赖性生理差异对药物处置的影响。儿童PBPK(pediatric PBPK, P-PBPK)模型在过去十年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学术界、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用PBPK模型进行儿童临床研究的例子,尽管如此, P-PBPK模型的数量及其预测性能仍然落后于成人模型。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药物在儿童和成人体内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分析了P-PBPK模型建立的一般原则,总结了常用的P-PBPK建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实例,以期为建模软件在P-PBPK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壳聚糖为酶触型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材料,研制可用于结肠靶向的多单元口服给药系统(迷你片),以期为结肠部位疾病治疗的药物输送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结肠癌的治疗药物-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首先制备固体分散体,再采用直接压片法和包衣技术制备尤特奇-壳聚糖双层包衣结肠靶向迷你片,考察靶向迷你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采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考察制剂在体内的转运和吸收情况,并以比格犬为动物模型进行药动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制备的壳聚糖多单元结肠靶向迷你片可以完整形态通过大鼠胃和小肠,并靶向在结肠部位缓慢释放,比格犬体内药动学数据表明,自制结肠靶向迷你片的释药时间显著延长,血药浓度平稳。结论本实验制备尤特奇-壳聚糖双层包衣多单元迷你片给药系统具有较好的结肠靶向性和缓释效果,可为治疗结肠疾病的制剂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优选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工艺。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壳聚糖分子量对微球胃黏膜黏附率的影响,不同药载比、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和蠕动泵速度对斑蝥素包封率的影响。采用效应面法,以斑蝥素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进一步优化药载比、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和蠕动泵流速3个因素。结果: 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工艺为:斑蝥素和壳聚糖的重量比为19.83%,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为0.77%,蠕动泵流速为9.225 ml·min-1。以最佳处方工艺制得的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包封率为90.14%。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球,具有工艺稳定、可重复等优点,制备的斑蝥素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具备较好的包封率和生物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伤口敷料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按照材料来源可分为合成材料水凝胶和天然材料水凝胶,其中天然多糖水凝胶不仅可以作为材料应用,还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和较好的机械性能,逐渐成为首选材料。动态共价键水凝胶由于其结构灵活性、自愈合性能和环境响应性备受关注。本文对采用动态键方式的天然多糖水凝胶体系进行归类和总结,并对该类水凝胶在药物递送以及组织修复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新型多糖水凝胶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卡波姆和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制备斑蝥素多单元胃黏附缓释片,以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得到平稳持久的释药效果。方法:制备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黏附材料,正交试验优选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处方,考察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黏附性、体外释放度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以卡波姆934-壳聚糖(1∶1)为黏附材料,每片黏附片的处方为斑蝥素5 mg,β-环糊精175 mg,卡波姆934 50 mg,壳聚糖50 mg,交联聚维酮80 mg,硬脂酸镁4 mg。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在体外3 h时释放度25%~35%,12 h时释放度≥85%。8 h后制剂依然黏附在Wistar大鼠的胃黏膜表面。Beagle犬口服片剂后,药物在体内可缓慢、持久释放,相对生物利用度172%。结论: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斑蝥素黏附片具有良好的胃黏附性能和缓释特性,且血药浓度平稳持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以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制备对香豆酸微球,延长药物在体内吸收时间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对香豆酸壳聚糖生物黏附微球,采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考察微球的粒径及外观形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以大鼠为动物模型进行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 所制备的黏附微球粒径在4 μm左右,形态圆整,90 min内释放完全;在体内显示出较好的缓释和促吸收效果,大鼠口服后,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22%。结论:制备的对香豆酸生物黏附微球具有较好的体内缓释效果,并显著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可为对香豆酸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用于结核病局部给药,以达到局部滞留、缓慢释放的作用。方法 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微球,用海藻酸钠制成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考察微球以及复合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初步考察复合给药系统在大鼠肺部的胶凝时间。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149.569 μm,包封率(n=3为(69.43±3.53%,载药量(n=3为(26.43±3.1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有抑制药物突释的作用,且药物在30 d内释放25%,大鼠肺部胶凝实验表明,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在大鼠肺部可滞留6 h。结论 利福平PLGA微球-原位凝胶复合给药系统达到了局部滞留、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和减少黏膜刺激性的目的。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显微镜、TLC和DSC对包合物进行验证。测定包合前后斑蝥素的水中溶解度。考察包合前后斑蝥素对大鼠胃黏膜的刺激性。结果制备了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斑蝥素的溶解度较包合前提高了11.8倍。包合物未见黏膜刺激。结论斑蝥素制成包合物可以达到提高药物水溶性和减少药物黏膜刺激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