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卡马西平的浓度。方法以卡马西平-d2作为内标,血浆经甲醇直接蛋白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100 mm×2.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含0.02%乙酸)(70∶30),流速0.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分析。卡马西平和内标卡马西平-d2的离子对分别为m/z 237.1→194.1和m/z 239.1→196.1。结果卡马西平在质量浓度3.077 9~1 231.2μg·L-1内线性良好(r=0.999 3,n=1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良好(RSD均<7.0%);提取回收率为98.94%~108.84%,RSD<15%;基质效应为92.76%~98.54%,RSD<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重复性以及专属性均较好,样品处理简便易行,可用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多次皮下注射rhPTH(1-34)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rhPTH(1-34)浓度,评估它的药动学特性。结果rhPTH(1-34)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d 1,AUC0→t为(17103.3±2243.3)ng.min.L-1,AUC0→∞为(20471.3±2444.6)ng.min.L-1,ρmax为(171.2±34.2)ng.L-1,tmax为(38.1±15.1)min,t12为(55.7±3.9)min;d 7,AUC0→t为(17759.6±3781.5)ng.min.L-1,AUC0→∞为(20698.4±3374.6)ng.min.L-1,ρmax为(184.6±36.8)ng.L-1,tmax为(35.0±16.0)min,t12为(51.6±7.6)min,蓄积系数R为1.02±0.18。结论多次皮下注射rhPTH(1-34)后,与单次给药相比它在人体内的吸收、消除不随连续给药变化,药物在体内没有蓄积作用。rhPTH(1-34)的安全耐受性良好。性别对药动学参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终末期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最重要高危因素之一。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在中国有1亿多例,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临床用于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的药物种类较多,但其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求新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高血压的基因治疗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摘 要 患者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常常会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其结果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或改变治疗效果。在糖尿病治疗中,患者合用药物十分普遍,在创新降糖药上市前对其进行DDI临床研究十分必要,而现有的指导原则并未对创新降糖药的DDI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做出明确规定。目前该类研究在设计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现对创新降糖药DDI早期临床研究设计中的一些关键因素:研究类型选择、纳入人群和样本量确定、研究设计方法、给药方案、试验实施及试验结果进行综述,为创新降糖药的DDI早期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两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给药,分别单次口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片(每片含左炔诺孕酮0.15mg和炔雌醇0.03mg),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醇的血药浓度,计算两种制剂中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醇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除了左炔诺孕酮的t1/2以外,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中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制剂中左炔诺孕酮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59±20.30)%,炔雌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57±26.70)%。结论:两种复方左炔诺孕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右溴苯那敏的浓度,并评价右溴苯那敏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血浆经参有氯苯那敏为内标的甲醇沉淀后在Inertsil ODS-3柱(150mm×2.1mm,5μm)上分离,流动相采用含10mmol·L^-1甲酸铵的甲醇/sic/甲酸(60:40:0.1,V/V/V)溶液。串联质谱sciex API 3000采用正电喷雾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的扫描模式。结果右溴苯那敏在0.1—40μg·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0.1μg·L^-1。方法的准确度为87%~113%,批内、批间的RSD均〈15%。右溴苯那敏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t1/2、AUC0→t。和AUC0→∞在单剂量给药后分别为:(3.58±1.14)μg·L^-1、(9.42±2.94)h、(18.46±9.48)h、(108.4±53.97)μg·L^-1和(126.3±73.91)μg·L^-1;在多剂量给药后分别为:(14.59±6.75)μg·L^-1,(6.35±2.09)h、(21.40±7.74)h、(487.9±316.2)μg·L^-1和(578.0±437.3)μg·L^-1。稳态时的药动学参数AUC^88、ρmax、tmax和DF分别为:(153.0±74.47)μg·L^-1、(12.07±5.84)μg·L^-1、(12.75±6.21)μg·L^-1和(21.2±7.7)%。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精确,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结果表明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后ρmax、tmax和AUC^88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溴苯那敏在体内有蓄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八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及耐受程度,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随机的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名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6名,分别注射八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0.005、0.01、0.02、0.03、0.04mL·kg-1,观察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八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在剂量0.005~0.04n1L·k-1内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结论在剂量0.005—0.04mL·kg-1内的八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对健康受试者是安全和耐受良好的,临床推荐其剂量以不超过0.04mL·kg-1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健康人血浆中麦考酚酸浓度的方法,并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麦考酚吗乙酯胶囊,以兰索拉唑砜为内标,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处理后,采用CAPCELL PAK C_(18)(50 mm×2.1 mm,3.5μm,No:AKIE01045)分离。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化后,通过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离子检测方式测定麦考酚酸(m/z 319.1/191.1)和内标兰索拉唑砜(m/z 384.0/180.0)的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麦考酚酸在0.1~20mg·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0.1 mg·L~(-1)。方法的相对回收率在85%~115%之间,批内、批间RSD均<15%。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_(1/2)分别为(12.45±5.30)、(14.26±7.47)h,t_(max)分别为(0.74±0.36)、(0.75±0.58)h,ρ_(max)缸分别为(10.29±3.29)、(11.43±4.83)mg·L~(-1)。结论建立的LC-MS/MS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曲马多及其代谢产物3-O-脱甲基曲马多血药浓度的LC-MS/MS法,并研究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蛋白沉淀的前处理方法,C18柱(50mm×2.0mm,5um),流动相为5‰甲酸水溶液:乙腈(86:14,V/V)。右啡烷作为内标,API3000的正离子电喷雾源作为检测器,标准曲线的权重为1/x。结果曲马多为1~400ug·L-1、3-O-脱甲基曲马多为1~100ug·L-1时呈线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和灵敏地应用于曲马多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 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伊曲康唑浓度方法,并评价伊曲康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蛋白沉淀的前处理方法,以10μL进样分析。色谱柱为CAPCELLPAKC18柱,流动相为V(乙腈)∶V(水)∶V(甲酸)=75∶25∶0.15),流速为0.20 mL.min-1。串联质谱API 3000采用正电喷雾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的扫描模式。结果伊曲康唑在质量浓度2~500μg.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2μg.L-1,批内、批间的RSD均<10%。伊曲康唑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2.71±59.58)%,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表明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和灵敏地应用于伊曲康唑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