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自拟活血化瘀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周细胞(retinal capillary pericytes,RCPs)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其中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分为活血化瘀方高(6.75 g·kg-1)、低剂量组(3.375 g·kg-1)及模型组,每组各10只,灌胃60 d后取视网膜,对RCPs进行免疫组化及Bax、Bak、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分析。在体外实验中,将高糖(30 mmol·L-1)培养的RCPs用不同浓度的活血化瘀方进行干预,CCK-8检测RCPs增殖,JC-1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RCPs凋亡情况,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糖尿病模型大鼠较正常组RCPs凋亡明显,而活血化瘀方可减少RCPs凋亡。与0 μg·mL-1剂量增殖效果相比,25~100 μg·mL-1活血化瘀方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在抗高糖诱导凋亡方面,25~100 μg·mL-1与0 μg·mL-1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活血化瘀方可通过主要外膜蛋白/Bcl-2途径抑制糖尿病大鼠RCPs凋亡,且对高糖诱导的RCPs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排泻及分泌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其组成与性状可反映整个泌尿系统的状况。尤其是尿液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携带有泌尿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各种信息,而尿液蛋白质组学是诠释尿液蛋白所携带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此研究可以发现体内很多疾病的生物标志,例如膀胱癌和肾炎等。然而尿液中的盐浓度高,代谢废物多,还有很多低浓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是国内外居首位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眼科学研究的热点,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白内障的形成普遍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凝集,即晶状体蛋白的不溶性增加致蛋白凝集而影响晶状体的透明度;二是构象异常,即晶状体蛋白的有序性被破坏致稳定性丧失。因此,晶状体蛋白的变化与白内障的形成有着重要联系。本文就近年来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比较雷珠单抗和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相关文献,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有关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曲安奈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风险评估,提取文献中相关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绘制漏斗型图对发表偏倚进行检测。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13篇,合计579例患者,其中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WMD=-7.56,95% CI (-18.07,2.94),P=0.16],最佳矫正视力[WMD=0.04,95% CI (0.03,0.06),P<0.000 01],眼压[WMD=-2.88,95% CI (-3.61,-2.15),P<0.000 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眼用药干预后,发现雷珠单抗干预在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值上均优于曲安奈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上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凝胶电泳是分离蛋白质及多肽的一种强有力的生化分析工具。而蛋白质染色在凝胶电泳系统中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蛋白质组学的飞速发展,凝胶蛋白质染色技术已成为衔接二维电泳和下游质谱分析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方法主要有染料染色法、银染法、负染法和荧光染色法。本文对近几十年来在凝胶上蛋白质染色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突破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探索恶性间皮瘤中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乙酰化修饰位点信息。[方法]利用Q 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和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研究恶性间皮瘤细胞NCI-H2452中HMGB1的乙酰化位点,以肺癌细胞A549和卵巢癌细胞A2780作为参照。[结果] 恶性间皮瘤细胞中HMGB1的较多Lysine发生乙酰化修饰,包括K43、K50、K57、K59、K60、K90、K136、K137、K167、K170,除K43和K90外,均为新报道的HMGB1乙酰化位点;然而在肺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中均未检测到HMGB1乙酰化修饰。[结论] 本研究发现恶性间皮瘤中HMGB1存在特异性的乙酰化位点,其可能是潜在恶性间皮瘤诊断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