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动静脉双途径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结肠癌肝转移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静脉全身化疗,B组采用单纯静脉全身化疗,观察两组副反应、肝内病灶大小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95,P> 0.05),A组肝内病灶体积缩小或稳定高于B组(P<0.05),A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和64%,明显高于B组的56%和36%(均P<0.05).结论 动静脉双途径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疗效好,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GEJ)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分析行肿瘤介入治疗的129例晚期GC或AGEJ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ECOG分级、化疗方案、病理分级、原发病灶部位、既往是否行胃切除术、转移情况、转移灶个数、既往化疗及是否接受放疗,并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化疗组(77例,接受单独化疗)和联合化疗组(52例,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单独化疗组(P<0.05)。联合化疗组PFS显著长于单独化疗组患者(P<0.05),转移灶个数≤2个患者的PFS显著长于转移灶个数>2个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灶个数>2个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单独化疗比较,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方案作为二线及以上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既往至少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GC或AGEJ患者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2岁。2008年5月初出现便带血及次数增多,于我院行肠镜检查,取材病检示:结肠肠浸润性腺癌。后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曾在我科行过三次Folfox4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50mg d1CF200mg d1、25-fu1.0g d1、25-fu0.5g bolus d1、2)。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科时血常规示:WBC6.26×109/L,PLT145×109/L,Hb11.3g/L。2008年6月10日患者在静脉输入5%葡萄糖液500ml+奥沙利铂150mg(商品名:奥铂,南京制药)开始后10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球结膜充血并发音不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总共有150例中期HCC患者连续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总生存(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了评估。根据治疗前GGT值,Log-rank对数秩方法评估显著差异。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用于预后因素的研究。结果中位随访期为18.7个月。正常GGT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1.6%和38.5%,高GGT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8.8%和16.9%(P=0.002)。高GGT患者的肿瘤偏大,甲胎蛋白(AFP)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偏高,高GGT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09),其他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和腹腔积液。此外,在小肝癌和正常AFP亚组的血清GGT也与患者OS相关(P=0.013和0.041)。结论 GGT水平是预测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GGT和AFP的联合能更好预测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92例,随机分为2组:吉西他滨1 000 mg联合紫杉醇120 mg方案(TG组)45例,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GC组)47例,每3~4周为l周期,连续用药3周期。结果近期疗效:2组组间总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组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3年生存率约6.6%;GC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3年生存率约6.4%;主要不良反应是Ⅲ~Ⅳ度骨髓抑制、血液学毒性、肝功能损害等,TG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贫血(Ⅲ~Ⅳ度)发生率明显少于GC组。结论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8.
丁德权  曹齐生  何昌霞  陈磊 《安徽医药》2013,17(8):1388-1391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FOLFOX4方案(L-OHP+CF/5-Fu)静脉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3月,76例PHC患者,51例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TACE治疗,25例患者接受FOLFOX4方案(L-OHP+CF/5-Fu)静脉化疗,记录两组病例肿瘤病灶长径总和、AFP变化、肿瘤进展时间(TTP),计算两组病例治疗有效率(RR)和生存率,并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生存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8个月(1~24个月),含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TACE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66.67%,肿瘤进展时间为2.5~14.5个月,中位TTP为7.8个月;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52.38%,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5~13.5个月,中位TTP为4.7个月;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TACE治疗组患者AFP下降比例和TTP明显优于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组;两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均为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可给予对症治疗纠正和改善。结论含奥沙利铂为主方案的TACE治疗和FOLFOX4方案(L-OHP+CF/5-Fu)静脉化疗均为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含奥沙利铂为主方案的TACE治疗疗效明显优于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1例,行新辅助化疗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常规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大多数是1级和2级;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Ⅲ期肝癌切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Ⅲ期(TNM分期法)肝细胞性肝癌(HCC)切除术前介入治疗对预防术后复发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40例Ⅲ期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术前辅以介入治疗(介入组),另外20例作为同期对照组(未介入组),比较两组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介入组和未介入组1、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1、2年生存率(80%、60%)亦高于未介入组(55%、35%),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肝、肾毒性或影响手术的不良反应。结论Ⅲ期肝癌(HCC)术前辅以介入治疗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