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樊锡凤  武湘云  许怡  孙桂兰  何兴娟 《临床荟萃》2007,22(18):1331-1332
通过对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测,探讨其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为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判断预后和降低病死率提供试验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科住院的病毒性肝硬化患者108例,男75例,女33例。年龄31~75岁,平均(49.9±11)岁。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108例住院患者分为3级:A级45例,B级42例,C级21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查体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8~60岁,平均(46±10)岁。所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多种疾病的MM 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因反复发热、咳嗽、炎性指标升高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3例,因食欲减退、腰痛、贫血、蛋白尿、夜尿增多、颜面下肢水肿和尿常规异常初步诊断为慢性肾炎3例,因腰背痛及腰椎X线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腰肌劳损及骨质疏松症各2例,因长期面色发黄、乏力、心悸和血红蛋白降低初步诊断为营养性贫血2例,因头晕、恶心、上肢无力麻木及颈部X线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颈椎病2例。误诊时间10 d~3个月。14例按初诊疾病予相应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后经完善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MM。14例均在并发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化学治疗,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皆未复发及死亡。结论 MM早期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若接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诊断思维局限,未早期行特异性检查,易误诊。临床遇及疑似本病患者应提高警惕性,要全面分析病情,及时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内容物潜血阳性患者血红蛋白( Hb)的含量高低与其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379例胃内容物潜血阳性患者,分为男、女2组,根据男女Hb正常参考范围,将男性患者分为Hb≥120 g/L( Hb正常组)及Hb<120 g/L(贫血组)2组;将女性患者分为Hb≥110 g/L(Hb正常组)及Hb<110 g/L(贫血组)2组;同时男女各设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及D-二聚体( D-dimer)水平,分别观察上述三种检测指标在男女相应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男女患者各组P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PTT及D-dimer检测结果为男性Hb 正常组[(29.1±3.4)s、(0.23±0.12)g/L]、贫血组[(28.1±2.9)s、(0.45±0.26)g/L]、正常对照组[(30.1±0.6)s、(0.26±0.09)g/L]。贫血组与Hb正常组( t =2.04, P <0.05;t =3.55, P <0.05)及对照组( t =2.23, P <0.05;t =3.29, 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b 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PTT和D-dimer检测结果女性Hb正常组[(30.1± 3.4)s、(0.21±0.14)g/L]、贫血组[(29.1±2.8)s、(0.42±0.19)g/L]、对照组[(31.1±3.2)s、(0.22±0.15)g/L]。贫血组与Hb正常组( t =1.99, P <0.05;t =3.01, P <0.05)及对照组( t =2.03, P <0.05;t =2.83, 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b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机体明显处于高凝状态,临床上应考虑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何兴娟  武湘云 《河北医药》2013,(23):3679-3680
患儿,男,年龄14个月。2个月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低温38.7℃,伴抽搐,表现为意识不清,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四肢曲张,肌张力增高,无口吐白沫,持续时间约2~3min,自动缓解,伴有呕吐,为胃内容物,量少,无咖啡样物,急就诊当地县医院,途中抽搐2次,表现同前。在医院就诊时患儿再次抽搐,同时伴有呼吸、心跳停止,给予心肺复苏及药物复苏后,情况不佳,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后患儿嗜睡,时有清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14例,用药后测定血小板功能。根据抗血小板抵抗将其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氯吡格雷抵抗组,阿司匹林敏感组与氯吡格雷敏感组。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并分析抗血小板抵抗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凝血酶凝结时间(TT)]的相关性。结果 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后患者组的PT、APTT、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PDW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敏感组与抵抗组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敏感组和抵抗组在TT和PDW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