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与2型糖尿病这两个不同阶段中脂蛋白a(Lpa)的差异以及脂蛋白a(Lpa)在糖尿病足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参总医院骨内科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组)和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各30例,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足诊断符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IDF顾问组发布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包括年龄、病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脂蛋白a。结果糖尿病足组与2型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糖尿病足组脂蛋白a(Lpa)高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脂肪酸低于2型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脂蛋白a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脂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或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应重视对其脂代谢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某医院骨内科糖尿病足患者45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皮肤溃破者局部清创、抗感染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将糖尿病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对照组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前列地尔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99,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保护作用。【方法】石斛粉末经乙醇提取、降膜浓缩、酸化、盐析、萃取后,水洗、回收提取分离不同极性生物碱。HLEC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石斛生物碱的保护作用实验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低极性生物碱、弱极性生物碱高、低剂量组,剂量均分别为25.0、12.5μg/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极性生物碱对HLEC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了影响不同极性石斛生物碱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均为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3次,提取3 h时提取率最高;模型组HLEC增殖被H2O2明显抑制,低剂量脂溶性生物碱组细胞抑制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较低剂量的脂溶性生物碱能更好地抑制H2O2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肾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到移植肾受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移植肾受者骨量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激素的长期应用。由于肾移植患者须合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以控制症状,但 其最佳剂量既可最大地控制患者病情,又可尽可能小地减少对肾移植受者骨量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与统一。为了尽可能地改善移植肾受者的骨量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有多项研究资料表明,维生素D与膦酸盐类药物可能会改善肾移植受者的 骨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GoPubMed检索工具,以“骨质疏松”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骨质疏松相关的研究文献(1946~2014),并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及高产作者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研究的文献共检出53838篇,发表量自1984年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达3120篇。文献发表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12057篇,22.39%),其次是日本(3292篇,6.11%),中国第六位(2005篇,3.72%)。美国东部、欧洲及日本发表文献的密度相对较高。发文量前20的城市中美国所占城市最多(6个),其次是中国,有北京、上海、香港3个城市,且其发文量分别为307篇、274篇、265篇,占中国总发文量的42.19%,其他地区相对较少。文献发表排名前20的主要期刊大都分布在欧美国家,亚洲只有日本有两种期刊,中国目前没有。发文量排名前20的核心研究者中目前没有中国作者。结论 利用GoPubMed能较好地反映骨质疏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骨质疏松症领域研究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从文献发表的地域分布、期刊分布及高产作者分布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地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探讨本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7月在我院体检的9103例汉族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3岁,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体检人群骨密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情况,将检测结果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z评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地区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骨峰值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女性30岁以前骨密度分别为0.47±0.107、0.436±0.060,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1.88%、1.33%;30~3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31%、1.71%;40~4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0.071、0.445±0.065,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9.88%、2.3%;50~59骨密度分别为0.49±0.076、0.396±0.08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0.83%、18.94%;60~69岁骨密度分别为0.463±0.085、0.328±0.071,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35.49%、52.21%;70~79岁骨密度分别为0.416±0.086、0.268±0.07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57.31%、77.59%;80岁以上骨密度分别为0.384±0.091、0.222±0.059,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1.37%、95.24%。低BMI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和高BMI人群,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峰值骨量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30岁以前的年轻男性骨密度状况也并不理想,可能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缺乏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因此,将骨密度检测作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同时加强年轻人群的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峰值骨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雷洛昔芬(Raloxifene HCL,RLX)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临床疗效,骨密度、血生化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共90例,每人每天服用元素钙600 mg,活性维生素D 0.5μg作为基本补充剂,每日服用盐酸雷洛昔芬60 mg,共治疗12个月。观察指标为:腰椎、髋部骨密度;骨标志物、血生化指标。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标志物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生化检测应用酶法。结果研究结束时,腰椎骨密度0.848±0.167,Ward三角骨密度0.536±0.126,较治疗前0.842±0.181、0.500±0.112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CTX、BG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PTH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雷洛昔芬能够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显著降低骨转换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市海淀区1639 例汉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探讨本地区骨质疏松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2 年3 月~6 月在我院体检的1639 例汉族中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体检人群骨密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吸烟?饮茶?喝牛奶?运动情况,将检测结果以每 10 岁为1 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评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男性40~49 岁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 12.19%;50~59 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 21.54%;60~69 岁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 40.72%;70 ~79 岁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5.56%;80 岁以上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 69.73%? 身高?体重?BMI和规律性运动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18,r=0.19,r=0.12,r=0.24,P<0.05);吸烟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19,P<0.05);饮茶?喝牛奶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个年龄段中老年男性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8,P<0.05)? 生活方式和骨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因此,将骨密度检测作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 Teriparatide )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骨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名,所有患者在每天口服补充元素钙6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μg的同时,分别接受特立帕肽治疗,疗程6个月,具体用法为每日皮下注射特立帕肽20μg。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用药后3、6个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2-4)、股骨颈、Ward’s区和大粗隆骨密度(BM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骨钙素(sOC)、骨碱性磷酸酶(sBAP)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标志物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10名患者均完成全疗程治疗。治疗3个月时,腰椎(L2-4)、股骨颈、Ward’s区和大粗隆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骨钙素(sOC)和骨碱性磷酸酶(sB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6个月时,腰椎(L2-4)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股骨颈、Ward’s区和大粗隆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骨钙素(sOC)和骨碱性磷酸酶(sBAP)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头晕发生2例,恶心发生1例,上述情况均较轻微,没有给予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结论特立帕肽能在3个月内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况(促进骨形成),6个月内有效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适用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51例患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5例,年龄72.38±9.11岁,非糖尿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26例,年龄68.04±8.28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 -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病程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3.31±12.01 ng/ml,较非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36.43±25.91ng/m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7.51±1.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0±1.26、甘油三脂1.80±0.74mmol/L较骨质疏松组空腹血糖5.55±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6±1.05、甘油三脂1.16±0.41 mmol/L增高(P<0.05);2型糖尿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L2~4、Neck、Ward's三角区、Troch的骨密度分别为0.75±0.11g/cm2、0.64±0.11g/cm2、0.54±0.13g/cm2、0.44±0.12g/cm2与对照组0.76±0.16g/cm2、0.69±0.18g/cm2、0.54±0.11g/cm2、0.47±0.12g/cm2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未合并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