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弱视治疗效果与依从性的关系。方法对238例384眼弱视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家长行弱视知识健康教育以加强配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对疗效进行观察统计。结果238例384眼患者中接受干预性治疗者62例110眼,共计治愈176例286眼,其中干预治愈86眼,干预有效24眼。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从幼儿期应及早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低常儿童进行及时正规眼部及静态屈光检查,确诊为弱视者要早期治疗,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应采取干预治疗、加强随访,强调依从性和干预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刘××,男,17岁,学生,住院号:154692,因右眼脚踢伤后胀痛,眼球突出3天于1990年11月24日入院.既往有右眼上眶缘慢性疼痛性肿块3年.全身物理检查、胸透及血尿常规化验均正常.右眼视力1.5.眼压1.94kPa(1kPa—7.5mmHg),右眼外上眶缘触及一扁平肿物与眶骨附着紧密,质硬,触痛(±).眼球突出  相似文献   
3.
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电解及电热作用,常使眼部受损,其中以电击性白内障为最常见,发病率约占电击伤患者的三分之一,现将我院所见一例报告于后。患者,男,22岁,工人,住院号125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翻转核技术防止后囊破裂效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67例(72只眼)白内障实行翻转核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后囊膜保护情况。结果67例(72只眼)术中均保持后囊完整,无一例后囊膜破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翻转晶状体核增加了核与后囊的间隙,能有效防止后囊破裂发生,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年级入学新生各种屈光状态。方法对入学半年内来我科门诊视力正常或低常儿童135例270只眼屈光状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74例配镜者中,双眼等效球镜度小于-1.0D以下的低度近视占比最高,为36.49%;其次散光大于±1.0以上视力低常儿童占比29.73%,在61例未配镜者中,+0D以上儿童占绝大多数,合计占比77.05%。结论一年级新生视力低常儿童近视性屈光发病率较高,倡导各年龄段定期视力、屈光干预监测,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6.
丝裂霉素C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联合邻近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复发的效果。结果 对24例31眼采用胬肉彻底切除,局部巩膜面0.2%丝裂霉素C棉片湿敷,邻近角膜缘正常组织干细胞移植覆盖胬肉切除巩膜裸露区治疗初发性胬肉。结果 术后经随访1.5月-2年,平均16月,手术治愈率93.55%。结论 丝裂霉素C术中应用联合邻近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既能有效阻止复发,又能减少非邻近取材移植片造成新的创面,为可能复发再次手术者留有机会,是治疗初发性胬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翼状胬肉(简称胬肉)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鼻侧,据统计占发病部位的93.7%,少数见于颞侧.多单眼发病,双眼发病也不少见.有人发现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另据调查也可能与屈光不正有关,且多见于远视患者.迄今为止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学因素尚不能肯定,目前在临床上对进行期或静止期影响视力的患者都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术后复发问题尚无根本的解决办法.如何尽快找出发病原因及病理发展过程,以便有效的根治此类疾病已成为眼科基础及临床医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