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利用溶血指数探讨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EP7-A2文件标准程序,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上对40份标本的27 项生化常规检测项目及溶血指数进行检测。利用机械破坏法对这40 份标本的血球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得到溶血程度分别为+、++、+++、++++标本各10份,再对这40份人工溶血标本进行27项生化项目及溶血指数检测,计算各项目溶血前后的结果偏倚,并与CLIA’88能力比对的最大允许误差比较。以每份测试血清的△H为X 轴、其对应的检测项目干扰值为Y 轴绘制干扰曲线。结果:不同溶血程度对DBil、TBil、PA、TP、TG、UA、Alb、ALP、ALT、BUN、ChE、TC、Cr、GGT、HDL、LDL、Ca、P、Mg、Na+和Cl-这21个生化项目无明显干扰;溶血程度为+时,Glu存在明显负干扰,AST、K+和LDH存在明显正干扰;CK在溶血程度为++ 时出现明显正干扰;Fe在溶血程度为+++时出现明显正干扰。结论:溶血程度为+时,对西门子ADVIA 2400测定AST、K+、Glu和LDH存在明显干扰;若无法重新采集血标本,需根据相应的溶血指数将检测结果校正后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儿白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A/C、-137G/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探讨其与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0例HCMV感染患儿和100名健康对照者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A/C、-137G/C位点基因多态性,产物测序法验证RFLP分型。结果 PCR-RFLP法分别测出IL-18启动子区-607A/C、-137G/C位点野生型和突变型纯合子和杂合子,与直接测序所得基因型相符;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患儿组-607A/C中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80、0.520,对照组分别为0.490、0.510;患儿组-137G/C中G、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7、0.133,对照组分别为0.820、0.180;两组-607A/C和-137G/C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RFLP可用于IL-18启动子区-607A/C、-137G/C位点SNPs的检测;其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HCM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血微量元素锌(Zn)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0例3~14岁儿童血中微量元素Zn进行检测。结果(1)弱视儿童血Zn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血Zn含量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男、女弱视儿童血zn含量比较,无性别差异。(3)单、双眼弱视儿童血Z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弱视程度与血Zn含量无明显关系。(5)弱视组不同屈光度与血Zn含量无关联。结论弱视儿童血锌水平较正常儿童明显偏低,而在弱视组内,不同儿童体内血锌含量差异不明显,提示弱视的发生可能与缺Zn有关,所以提高儿童体内的锌含量对治疗弱视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浙南地区育龄妇女TORCH(TOX、RUV、CMV)感染情况,为妇女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自愿接受检测的1714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IgG和IgM抗体检测和分析。结果:TORCH抗体检测结果中,风疹病毒、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3种病原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9%、6.3%、95.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2%、0.3%、1.4%。结论:浙南地区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较高,提示TORCH筛查对提高生育质量,预防出生缺陷完全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34例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AsAb;892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sAb及ACA抗体。结果:①1326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抗精子总抗体的阳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7.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抗精子总抗体的阳性率为23.6%;女性抗精子总抗体的阳性率为20.4%。②ACA的总阳性率为36.6%(643/175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Ab、ACA检测有助于临床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断,可为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组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2个亚组,伴MS组(25例)和不伴MS组(7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血糖、血脂和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相关指标,分析MPV与伴有MS的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外周血MPV(11.0±3.5)fl较正常对照组(8.9±0.50)fl明显增高(P<0.05)。伴MS组和不伴MS组的外周血MPV(11.6±5.3)fl和(10.7±5.3)f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MPV与BM I(r=0.371,P<0.01)、SBP(r=0.231,P<0.05)、DBP(r=0.211,P<0.05)、TC(r=0.292,P<0.01)、TG(r=0.268,P<0.05)、FPG(r=0.210,P<0.05)呈明显正相关,而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r=-0.212,P<0.05);随着MS的组分增加,外周血MPV未表现出同步性增高,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度脂浊对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钠钾氯的干扰。方法:按照NCCLS推荐的EP7-A2和EP9-A2方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0份无脂浊住院患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西门子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强生VITROS 5600干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钠钾氯;再选取40份不同脂浊指数住院患者血清样本,分别用这2种方法测定血清钠钾氯;分别留取高、中、低不同浓度水平的血清钠钾氯患者样本设计体外干扰试验。结果:2种方法检测无脂浊血清的钠钾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法测定的脂浊血清钠、钾和氯结果明显高于间接法(P<0.05);体外干扰试验显示,甘油三酯浓度>35.3 mmol/L,脂浊指数>965时,间接法测定的血清钠水平位于113 mmol/L时存在明显负干扰(偏移>-2%);甘油三酯浓度>28.4 mmol/L,脂浊指数>710时,间接法测定的血清钾水平位于5.8 mmol/L时存在明显负干扰(偏移>-3%);甘油三酯浓度>20 mmol/L,脂浊指数>615时,间接法测定的血清氯水平位于79.6 mmol/L时存在明显负干扰(偏移>-2.5%)。结论:脂浊对间接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钠钾氯均存在负干扰,重度脂浊血清的钠钾氯检测以直接法的检测结果为准,也可以使用高速离心去除脂质后,再采用间接法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儿童尿路感染中的变化,同时联合检测血清NGAL、尿NGAL、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评价其在判断儿童尿路感染部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尿路感染(UTI)患儿88例作为观察组,包括上尿路感染46例(A组)及下尿路感染42例(B组),均检测尿液肌酐(Cr)、NAG、β2-MG和血、尿NGAL的水平;同时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尿NGAL水平。将尿路感染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患儿的血、尿NGAL水平进行比较,并对2组尿路感染患儿的血、尿NGAL、尿NAG、尿β2-MG和尿NGAL/Cr比值、尿NAG/Cr比值、尿β2-MG/Cr比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儿童尿路感染部位的诊断价值。结果尿路感染组患儿血、尿NGAL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血、尿NGAL、尿NAG、尿β2-MG和尿NGAL/Cr比值、NAG/Cr比值、β2-MG/Cr比值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各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指标诊断儿童上尿路感染的AUC均在0.7~0.9。其中尿NGAL的AUC最低,为0.710,尿NAG/Cr的AUC比值最高,为0.897。结论血、尿NGAL可作为诊断儿童尿路感染的指标之一,且可以用于感染部位的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正常妊娠组31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组69例及妊娠期糖尿病组105例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50 g葡萄糖筛选实验(OGCT)和HbAlc测定。并通过ROC曲线评价FPG,OGCT和HbAlc在GDM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FPG,OGCT,HbAlc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HbAlc在GDM筛查中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和阳性预示值分别为82.9%、97.8%、94.1%和92.6%;FPG,OGCT和HbAlc诊断GDM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5%、91.8%和90.6%。OGCT的诊断界点7.8 mmol/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8.6%、96.5%;HbAlc的诊断界点6.0%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2.9%、97.8%。结论:通过ROC曲线评价,HbAlc在GDM筛查中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FPG,可作为临床GDM筛查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97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I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97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