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男性,30岁。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前检查被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4年。曾先后在当地县级医院诊断为"葡萄膜炎",并给予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间断治疗3年;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青睫综合征",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治疗。2011年1月3日就诊于鲁南眼科医院门诊,否认眼外伤、眼部手术史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矫正0.5,左眼视力0.4,矫正1.2;眼压右眼28 mm Hg,左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性眼前段外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的复杂性眼前段外伤42例(42眼)包括已1期缝合的眼球穿孔伤25眼,经巩膜隧道口切除前房内晶状体及玻璃体,植入人工晶状体23眼;钝挫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13眼,其中继发青光眼5眼,前房内切除脱位的晶状体及玻璃体,Ⅱ期植入悬吊人工晶状体13眼;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离伴玻璃体溢入前房并前房积血4眼,其中3眼继发青光眼,只行前房内积血和玻璃体切除,保留晶状体。结果眼球穿孔伤25眼,术后视力0.3以上21眼;晶状体不完全脱位13例,术后视力0.3以上9眼:玻璃体溢入前房及前房积血4眼,成功保留晶状体,术后视力均在0.3以上,术后无再出血,眼压控制。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前段外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全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致盲原因。方法连续收集近两年在我院就诊的特发性全葡萄膜炎患者32例(47只眼),对其发病年龄、眼部表现、治疗、致盲原因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8岁。32例患者中,双眼受累15例,单眼受累17例。就诊时以视力下降为主诉者83.0%,以眼前黑影和视物变形就诊者17.0%。经局部及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患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主要致盲原因是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和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特发性全葡萄膜炎多见于青壮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致盲率高,积极控制眼部炎症是提高视力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的实验性葡萄膜炎(EIU)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IL-10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24只,正常对照组8只.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用LPS诱导EIU模型,治疗组24只大鼠在注射LPS前4.0、0.5 h分别按1μg/kg的剂量经尾静脉注射重组IL-10各1次,正常对照组大鼠同一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用于对比观察.注射LPS后观察大鼠的发病开始时间和眼部表现,分别在注射LPS后4、24 h和3 d等3个时间点分批处理8只大鼠后取血和房水,检测血清和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病理检查和分级.结果 阳性对照组24只大鼠全部出现葡萄膜炎反应,平均发病开始时间为(3.81±1.05)h,平均炎症评分为3.67±1.97,平均组织病理学分级为3.08±1.77.治疗组24只大鼠也全部出现轻度葡萄膜炎反应,平均发病开始时间为(5.63±1.02)h,平均炎症评分为2.00±1.25,平均组织病理学分级为1.67±1.17.治疗组大鼠的发病开始时间明显迟于阳性对照组大鼠(t=4.95,P=0.00),炎症评分(t=3.50,P=0.00)和组织病理学分级(t=3.28,P=0.00)也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8只大鼠始终无阳性体征及病理改变.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房水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F=15.34,57.65,67.59,8.42;P=0.00),治疗组大鼠血清和房水IL-10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F=17.84,7.76;P=0.00).房水TNF-α、房水和血清IL-6与眼部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眼部表现评分r=0.58,0.31,0.81;组织病理学分级r=0.56,0.31,0.74;P=0.00);血清IL-10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眼部评分和组织病理学分级分别为r=-0.54,-0.55;P=0.00),与发病开始时间呈正相关(r=0.73,P=0.00);血清及房水TNF-α和IL-6水平与发病开始时间呈负相关(r=-0.47,-0.59,-0.77,-0.36;P<0.05).结论 IL-10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EIU模型中前炎症因子TNF-α和IL-6产生,减轻EIU眼部表现和病理损害,具有治疗EIU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Behcet病(B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受到关注。IFN-γ、白介素(IL-1,IL-12,IL-8,IL-18等)、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在BD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促进了BD进展和持续,而IL-4和IL-10则有助于BD患者病情恢复。本文就上述几种细胞因子在BD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Behet病(B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受到关注。IFN-γ、白介素(IL-1,IL-12,IL-8,IL-18等)、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在BD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促进了BD进展和持续,而IL-4和IL-10则有助于BD患者病情恢复。本文就上述几种细胞因子在BD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等问题。方法连续收集近两年间在我院就诊的VKH患者45例,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男女比例是1:1.4,平均年龄39.3岁。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37例(82.2%),主要为头痛。就诊时有眼外症状和体征者39例(86.7%),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听力障碍、白发脱发和白癜风。发病后2周内就诊者11例,表现为双眼脉络膜炎、视盘及视网膜水肿;发病后2周至3个月内就诊者24例,主要表现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病程3个月以上)10例,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晚霞状眼底改变和Dalen-Fuchs结节。FFA检查表现为斑驳状高荧光、视盘染色和多湖样染料积存。所有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为3~18个月。初发组94.3%患者葡萄膜炎完全控制,视力显著提高。10例复发者中炎症完全控制7例(70%),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前驱症状、临床病程、眼外表现及FFA等有助于VKH的诊断,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炎症,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累及眼部的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资料齐全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6例患儿经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患眼眼表结构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累及眼部的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采取多途径、多步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急性期的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背景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中央部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存在再生的过程,但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的生长方式及角膜帽缘神经修复的动态变化鲜见报道. 目的 探讨SMILE术后角膜帽神经损伤情况及其修复规律. 方法 对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眼科医院接受SMILE手术且按时完成随访的近视患者16例3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术眼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术眼角膜中央部及帽缘切口部位进行0.4 mm×O.4 mm区域的扫描,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成像最为清晰的图片进行分析,测定术眼角膜中央每平方毫米范围内图像中神经纤维的总长度,即角膜中央神经纤维密度,并观察帽缘神经纤维分支的修复.结果 术眼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19 687.45-1 147.59)、(10 500.46±1 056.22)、(12 833.40±1 047.98)、(13 564.04±1 173.01)、(14 661.35±941.92) μm/mm2,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440,P=0.000).术眼术后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均明显低于术前,手术1个月后随时间推移角膜中央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增加,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眼术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均发现有较丰富的神经纤维丛,形态与术前接近,术后1周角膜帽缘小切口处可见神经纤维的断端及崩解,角膜帽缘非切口处神经纤维越过角膜帽缘伸入角膜帽;术后1个月角膜帽缘切口处可见新生神经芽穿过角膜切口;术后3~6个月角膜帽缘切口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连续延伸. 结论 SMILE术后部分浅层神经纤维未受到损伤,神经纤维的修复呈从角膜帽外向角膜帽内水平放射状再生的模式;术后角膜帽中央神经纤维密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