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伟坚  陈东 《新医学》2015,(1):32-35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45例MCAA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B组采用开颅夹闭,观察2组疗效,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3日,A组患者GCS评分高于B组、血管痉挛程度低于B组(P<0.05),第7、14日2组患者的GCS评分、血管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日,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MCAA远期疗效相近,但介入栓塞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动脉推注(IAF)与静脉给药对脑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对比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痉挛39名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改用静脉法舒地尔治疗,30 mg,3次/d;B组立即行动脉内注射盐酸法舒地尔(60 mg+生理盐水100 ml,60 min缓慢推注治疗),连续3 d,3 d后予常规静脉法舒地尔治疗。结果 B组IAF治疗后血管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第3 d、7 d、14 d的GCS评分均高于A组,3月后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结论 IAF能安全有效地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自体角膜缘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巨大翼状胬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我们自 1998年以来 ,采用新鲜胎盘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巨大翼状胬肉 1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例 12眼 ,其中男 2眼 ,女 10眼 ,年龄 40~ 71岁 ,平均 5 9岁。所有病例均为首发翼状胬肉。鼻侧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 5 .5 mm以上 ,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 ,且头部充血肥厚 ,角膜浸润 ,其中有 6例 6眼眼球向颞侧转动时 ,运动部分受限 ,胬肉基底部宽 ,颈部宽度超过角膜弧长的 1/ 4,结膜下增殖广泛 ,并结膜囊浅窄。1.2 方法1.2 .1 羊膜制备 采用经检查无传染性疾病的剖腹产或顺产无菌接生产妇的新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选择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法舒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C1组(观察组41例):临床选择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法舒地尔治疗;C2组(对照组41例):临床选择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及临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C1组明显优于C2组(P<0.05);在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恢复时间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C1组明显少于C2组(P<0.05);在临床治疗满意度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P<0.05)。结论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选择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法舒地尔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凸显联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动眼神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鞍.05)。2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试验组患者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术后共9例(30.0%)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康复,对照组共8例(29.6%)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康复,2组患者康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9, P >0.05)。试验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因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而收治的患者各40例,其中以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患者为保守组,而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设为显微组,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发生脑积水情况。【结果】显微组血肿消除时间为(13.7±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8.5±3.2)d,脑积水发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2.5%;保守组血肿消除时间为(23.3±3.4)d,平均住院时间为(34.1±3.9)d ,脑积水发生率为42.5%,并发症发生率6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比传统的保守治疗更具有优势和应用的价值,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血肿消除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40例为治疗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采取传统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脑梗死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期表现、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存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与处理方式。方法:选择40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科创伤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与处理方式。结果:本组研究的40例患者中,10例出现小腿静脉血栓,治疗6 d后,患者肿胀情况消失,疼痛感缓解,皮温下降;5例出现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治疗10 d后,患者患肢肿胀感缓解;5例出现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经药物治疗13 d后症状缓解,4例经尿激酶泵入治疗后症状缓解。25 d后对2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提示所有患者DVT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好DVT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全程护理,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40例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40例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术后24~48 h颅内血肿清除程度与半年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24~48 h,血肿清除程度<60%、60%~80%、>80%比例为52.5%、32.5%和15.0%,对照组为30.0%、20.0%及50.0%,其中观察组血肿清除程度>80%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ADL分级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者(ADL1~2级)比例为6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可靠,对脑血管、脑组织等损伤较小,能够促进术后患者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