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分析健康受试者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的厚度.方法 利用OCTA分析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20~30岁的健康受试者,使用AngioVue OCTA系统的视网膜成像模式,并采用SSADA算法进行成像,测量角膜中央9 mm直径范围各区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比较不同性别各区域角膜及角膜上皮厚度的差异性.结果 男女两组受检者角膜中央总厚度分别为(559.92±33.26) μm、(540.06±31.63)μm,角膜上皮总厚度分别为(57.78±4.88) μm、(56.88±4.57) μm,男性角膜中央总厚度及角膜上皮厚度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2.10,均为P<0.05).男性各环角膜总厚度均在S5、S7、SN9处最厚,与女性相比,只有在S5、S7处差异显著(t=2.93、2.83,均为P<0.05),女性各环在S5、SN7、SN9处最厚,与男性相比只在S5处差异显著;男性受检者角膜在IT处最薄,与相同区域的女性受检者相比只有在IT5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女性受检者角膜在T5、IT7、T9处最薄,与同区域的男性受检者相比只在T5、T9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3、2.20,均为P<0.05);在ST处男女角膜厚度差异显著(t=3.11、2.79、2.33,均为P<0.05);男性受检者角膜上皮在IT5、I7、I9处最厚,在S5、S7、S9处最薄,与同区域的女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女性受检者角膜上皮在IT5、T7、N9处最厚,在SN5、S7、S9处最薄;除M2、SN5外,角膜上皮在男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中央上皮占角膜总厚度的百分率最大,并且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结论 OCTA能够用于测量角膜及角膜上皮各区域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应用,探究苯扎溴铵和西酞普兰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用PBS眼液滴眼;C组用苯扎溴铵眼液滴眼;D组腹腔注射西酞普兰混悬液;E组苯扎溴铵眼液滴眼联合腹腔注射西酞普兰混悬液。在注射(滴眼)后2周,利用OCTA进行角膜分区,分别测量5组小鼠角膜各区域的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并计算平均值。结果 A组角膜上皮及角膜全层厚度分别为(66±7)μm、(141±11)μm,B、D两组角膜上皮均为(66±8)μm,角膜全层厚度均为(140±12)μm,C组分别为(73±10)μm、(141±14)μm,E组分别为(76±12)μm、(141±15)μm。注射(滴眼)后2周,与注射(滴眼)前相比,A组、B组及D组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略有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组和E组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滴眼)后2周,E组较C组相比,角膜上皮厚度及角膜全层厚度增厚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注射后与注射前相比,C组和E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C组和E组角膜上皮厚度和角膜全层厚度平均值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应用OCTA测量发现,单独使用西酞普兰对角膜厚度无明显影响,苯扎溴铵可使角膜上皮及角膜全层厚度增厚,且西酞普兰对其增厚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比较新西兰兔和猫角膜上皮、角膜全层厚度与人类的差别,探讨不同动物作为异种角膜移植实验模型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和雄性猫各12只,分为A、B两组,每组各12只,OCTA技术测量每组样本双眼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的厚度,所得数据以瞳孔为中心,根据距离角膜中央区的距离不同,利用系统软件将角膜划分为17个区域。中央区角膜是角膜正中间直径为2 mm的区域,内环和外环直径分别是5 mm和6 mm。在内外环分别又分出八个区域:上方(S)、鼻上(SN)、鼻侧(N)、鼻下(IN)、下方(I)、颞下(IT)、颞侧(T)、颞上(ST),测量各区域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比较新西兰兔和猫角膜上皮、角膜全层厚度与人类的差别。结果 猫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均大于兔。角膜厚度:猫角膜全层是中央薄、周边厚,其中在T5、ST5、S5、SN5、N5区与中央区的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上皮在ST5、S5、SN5区与中央区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兔角膜全层同样为中央薄、边缘厚,其中在T5、IT5、IN5、N5、T6、N6区与中央区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上皮ST5、S5、SN5、ST6、S6、SN6区与中央区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人类角膜相比,两种实验动物与人在角膜全层和角膜上皮厚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猫角膜与人类角膜在角膜全层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及其分布方面具有相似的区域,同时,猫角膜全层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均较人类厚,这在异种角膜移植后的屈光调节中也具有优势。猫较兔更适合作为人类异种角膜移植的潜在供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蓝光对小鼠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其中实验组小鼠每天8~16 h于蓝光环境下饲养,而对照组小鼠于正常环境下饲养。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利用OCTA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角膜上皮和角膜全层厚度。结果 与蓝光照射前相比,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在照射后1周、2周、1个月,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蓝光照射前相比,对照组在照射后2个月、3个月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角膜上皮中央、N5、I5、T5区域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蓝光照射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角膜中央、内环及N6、T6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均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蓝光照射前,照射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区域角膜全层厚度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角膜上皮厚度的极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角膜全层厚度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能引起小鼠角膜上皮厚度改变,且中央区域改变较为明显,但短期内角膜全层厚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