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retinalsurgery,VR术)联合晶体切除/超声粉碎的效果。方法对81例(81只眼)应用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vitreoretinalsurgery,LVR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性成功者64只眼(79.01%),功能性成功者45只眼(55.56%);手术成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成功率42.86%,P<0.01)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成功率58.82%,P<0.025)。结论LVR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显著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是前部PVR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  相似文献   
2.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预后不良的眼底病,约75%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后者是该病致盲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本病已被愈来愈多的国内外眼科同道所认识,现将我院收治3例分析报道如下。例1 女性38岁干部住院号308674右眼患色素膜炎4个月,视网膜脱离1个月,于1989年3月24日由外院转入我院。近5个月来,右眼患  相似文献   
3.
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造成视力丧失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对其妥善处理,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黄斑部视网膜转位术,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预后、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魏酸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魏酸(FA)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 ]i)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胚胎7个月人视网膜,新生小牛视网膜和生后4个月小鼠视网膜为研究对象,检测FA作用后[Ca2 ]i水平变化。结果500μg/mLFA作用下,胚胎人组[Ca2 ]i荧光强度(基值为57.08±3.97)在10s内降至38.41±4.92,维持在38.41±4.92~43.45±3.29;新生小牛组[Ca2 ]i(基值为69.48±3.87)在20s内降至52.86±3.69,维持在49.75±3.82~54.39±4.04;成年小鼠组[Ca2 ]i(基值为71.54±3.73)在20s内降至54.91±3.57,维持在53.81±3.49~58.14±3.49,且发现胚胎人组[Ca2 ]i基值和受光照射后变化明显异于新生期小牛组和成年小鼠组。结论FA能有效降低视网膜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对于促进增殖和保护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期视网膜光感受器节段结构特点以指导视网膜移植供体材料选择。方法以新生期小牛视网膜光感受器为研究对象,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为研究手段, 成年牛视网膜为对照。结果新生期视网膜光感受器节段成蘑菇样外观。外节段末端膨隆成球状, 构成蘑菇样结构的头部; 内节段和部分外节段细长成杆状, 构成蘑菇样结构的体部。 在外节段中邻近胞浆 膜向内折叠构成膜盘结构。 膜盘排列除与节段长轴垂直外, 还有与节段长轴平行和斜形排列者。 近末端外节段内膜盘形成不完全, 内侧端呈“阶梯状”外观。 外节段末端含有膜盘结构的外向突起, 较多的囊泡样结构、线粒体和核糖体。光感受器节段通过外界膜与外核层发生联系。结论新生期光感受器节段特殊的形态学特点提示 其尚未成熟, 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适用于视网膜移植供体选材。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27-229)  相似文献   
7.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体高度近视患者血清的锌,铜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翠真  王景昭 《眼底病》1989,5(1):34-36
  相似文献   
8.
制备高质量的感光细胞片层是取得良好视网膜移植手术效果的前提[1] 。为此 ,应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在准分子激光切削时 ,视网膜铺片必须平整 ;(2 )各视网膜植片切削深度应均一 ,即各植片在细胞成分构成上相同或接近 ;(3)激光切削要彻底 ,即整个感光细胞片层均能被全部切削。要达到以上要求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视网膜定位、取材及铺片操作程序。笔者自行设计的视网膜定位联合液相铺片法技术 ,经实际应用效果满意。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 视网膜来源 :采用北京市红星屠宰场新出生小牛视网膜。摘取小牛眼球置于冷生理盐水中保存 ,4h内完成眼…  相似文献   
9.
近数年来,就诊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数量剧增,远远超过我院病床承受能力。部分初诊病例眼底条件尚好,如能及时治疗,不仅可获解剖复位,且可能恢复视功能,但因等候病床日久有的失去手术机会,或严重损害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为此,自1986年4月始,部分病程短或眼底条件较好且具有明确裂孔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857例在住院及门诊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病人,至少观察了6个月。其中74例(8.6%)发生黄斑皱褶;而63例(7.5%)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成功后唯一的晚期并发症,另11例则伴有其他明显的并发症,在统计中将它们除外。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术后发生黄斑皱褶(以下简称m.p.)的危险因素综合如下: 1.年令在30岁以下与以上有显著差异,30岁以后,随年令增长而危险性呈直线增长。 2.性别、无晶体眼与正视眼以及有无眼钝伤,术前有无色素膜炎、青光眼、白内障或睫状体平坦部脱离、玻璃体后脱离及玻璃体有无条带等,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