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视盘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视盘血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22.6岁,男14例,女11例,I型16例,Ⅱ型9例,I型主要表现为视盘水肿,Ⅱ型主要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结论 视盘血管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皮质类固醇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22例各种类型的绝对期青光眼经表面睫状体透热治疗,平均随访3.5年,不用任何药物,13例获得满意眼压控制,2例眼压降低50%、症状消退,有效率68%。并介绍了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本术式简便易行、并发症少,为治疗各种类型的绝对期青光眼之可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垂体肿瘤的眼部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例垂体肿瘤中,有视力减退者121例(66.9%),视野缺损者125例(69.1%),视神经萎缩者83例(45.9%),视乳头水肿者11例(6.1%),眼肌麻痹者13例(7.2%)。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就诊眼科者79例(43.6%)。对本病的眼部改变及早期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玻璃体手术的进展,对于玻璃体置换材料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自十九世纪以来就有用人或动物的房水、玻璃体、脑脊液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作为玻璃体置换材料的报告。近几十年来又有以各种气体、胶体、硅油或透明质酸作为玻璃体置换材料的  相似文献   
6.
7.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最流行的抗青光眼手术,效果满意,不少学者对小梁切除术术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以期获得更佳降压效果。本文回顾性地对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眼与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眼之远期疗效进行随访比较。  相似文献   
8.
类固醇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全身或局部使用,均可引起高眼压[1];若被忽视而造成永久性的视乳头和视野损害,则称为类固醇性青光眼.类固醇药物可使兔子、猫、狗、灵长类动物及人类眼压升高,改变房水外流阻力,且常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有联系[2].自Froncois[3]1954年报道第一例类固醇性青光眼以来,各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提出用药后小梁网形态和生化改变使房水外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眼压升高[2].现又发现皮质类固醇中某些种类可降低眼压,对其机制研究有一定意义.最近,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有望对类固醇性高眼压及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现将这三方面文献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分段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价两段治疗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第一阶段对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不同范围的前段视网膜睫状体电凝术。第二阶段对9例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电凝术后13例(36.1%)虹膜新生血管基本消退,23例明显减少。36例眼压平均下降3.04kPa(1kPa=7.5mmHg),平均下降率38.3%)。8例(22.2%)眼压≤2.93kPa,13例眼压≤3.33kPa。行小梁切除术的9例,均获得满意眼压控制,眼压平均下降56.6%。结论:第一阶段行视网膜睫状体电凝,第二阶段行小梁切除术的两段治疗法,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之一,临床上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均欠佳。我们最近使用α-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