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眼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整体修复29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利华  王毅  杨新吉  鲁小中 《眼科》2006,15(5):348-350
目的探讨眼眶内下壁骨折整体修复手术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9例(29眼)眼眶内下壁骨折患者。方法对29例眼眶内下壁爆裂性骨折者采用整体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HA)修复。对比观察手术前后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眶CT观察术后骨折修复情况。主要指标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眶CT影像。结果29例眼眶内下壁骨折整体修复术中,加例眼球内陷全部矫正,9例欠矫1~2mm,4例术后复视未完全缓解。结论眼眶内下壁骨折整体修复是一种眼眶骨折修复的新方法,效果好,并发症少。(眼科,2006,15:348-350)  相似文献   
2.
例1 患者男性,35岁,因左眼球突出3个月,于2004年2月到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经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右眼裸眼视力0.5,不能矫正.左眼球向前突出4 mm,各方向运动无明显受限,眼底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尿Bence Jones蛋白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十分罕见,该病临床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院2002~2005年资料完整的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3例做回顾分析。病例1,女,34岁,左眼球突出3年,曾按炎症治疗无效。眼部检查:左眼球向下移位,眼球突出度右15mm,左22mm,眶距100mm。右眼检查未见异常。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肿块。眼A/B型超声见左眶外上部位不规则占位,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CT显示:左眶外侧占位。MRI T1中信号,T2中高混杂信号,不均匀增强。全身麻醉下行左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瘤体灰黄色,质韧,大小约3cm×2cm×1.5cm。病理诊断:脂肪肉瘤分化良好型。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眼眶转移性肿瘤的疾病种类,总结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经病理学确诊的眼眶转移性肿瘤患者30例,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常见眼眶转移性肿瘤的前3位分别是: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男性以肝癌和肺癌多见,女性以乳腺癌和肺癌多见.男女比例1∶1.儿童和中老年是两个好发年龄段.50%患者以眼部表现首诊.乳腺癌病程最长,转移性母细胞瘤病程最短.该类疾病可累及单眼或双眼,常见症状是疼痛和复视,常见体征包括眼球突出、运动障碍、眶压升高等.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不同眼眶转移性肿瘤的累及部位和形态有一定规律,可分为4种类型:(1)骨膜下的以眶骨壁为中心的软组织肿物,伴骨破坏;(2)眶前部软组织肿物,包绕眼球,呈铸造样;(3)肌锥内软组织肿物,可侵犯眶尖;(4)孤立的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晰.60%的随访者预后较差.结论 我国眼眶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疾病种类不同于西方国家,掌握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有助于缓解眼部症状,延长生命.(中华眼科杂志,2008,44:687-69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GCV)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实验性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的疗效。方法 用单纯疱疹病毒(HSV-1,COS株)感染41只青紫蓝兔的右眼,建立ARN动物模型。建模后24、72 h,分别用GCV以玻璃体腔注射(10只眼)、静脉注射(11只眼)以及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10只眼)三种方式对ARN动物进行治疗,另设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组(6只眼)和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单纯模型对照组(4只眼)。GCV玻璃体腔注射剂量为800μg,静脉注射剂量为5 mg/kg体重。根据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在注射后1~21 d观察和记录视网膜坏死分级,对比观察不同用药方式组之间以及不同用药方式组与单纯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坏死分级的差异。结果 单纯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坏死分级为3.8级。建模后24 h进行治疗者,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静脉注射组视网膜坏死分级分别为0.2、0.4、0.8、2.2级,前三组与静脉注射组视网膜坏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1,0.045),但前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0.054,、0.107);建模后72 h进行治疗者,4种给药方法治疗后病变都在1.4级以上,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 GCV玻璃体腔注射能有效降低实验性ARN视网膜坏死分级;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静脉注射、GCV联合氟美松玻璃体腔注射与单纯GCV玻璃体腔注射比较,视网膜坏死分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眶颅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种类、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法:选择60例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的眶颅沟通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54例行MRI扫描,其中增强扫描42例。20例行视神经管X光像。经翼点入路切除肿瘤12例,经额入路切除肿瘤21例。结果: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是眼球突出、眶压升高和视力下降等,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较多见的眶颅沟通肿瘤是脑膜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转移癌。眶颅沟通肿瘤的CT、MRI扫描及视神经孔X光像有一定影像学特征。眶颅沟通的途径包括视神经管、眶上裂和眶颅交界骨壁。全切肿瘤32例,次全切肿瘤1例。结论:掌握各种眶颅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种分类,综合运用CT、MRI和X光等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翼点入路和经额入路是眶颅沟通肿瘤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294例儿童眼眶占位病变病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  杨新吉  肖利华 《眼科》2005,14(6):373-375
目的了解儿童眼眶占位病变的病种分类、疾病构成特征和分布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经我研究所确诊为眼眶占位病变的294例儿童患者病例资料。方法按照Shields分类方法,统计每类疾病中的病种和例数。统计良、恶性病变的比例。按年龄阶段分组,统计不同年龄阶段最常见的良、恶性病变。主要指标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儿童眼眶占位病变可大致分为13类,以血管性、囊性和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良性病变占88.1%,恶性肿瘤占11.9%。在0~4岁、5-9岁和10~14岁三个不同年龄阶段,毛细血管瘤、脉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分别为最常见良性病变;横纹肌肉瘤在各年龄阶段均是最常见恶性肿瘤。结论儿童眼眶占位病变以良性为主,以血管性、囊性和周围神经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膜表面进行观测,比较与正常T细胞的异同.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42例TAO患者作为TAO组,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活动期组(18例)和静止期组(24例),另外选择9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经免疫磁珠法分离得到外周血T细胞,细胞培养进一步将T细胞纯化.流式细胞分析法对T细胞进行鉴定并检测其纯度,AFM原位扫描细胞样品.3组AFM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 3组T细胞在形态上均呈现较为规则的圆形;正常组T细胞直径约在7~8μm,高度在600~850 nm之间;而TAO急性期T细胞直径偏大,约在9~11 μm之间,表面的凹凸不平较明显,可见颗粒状突起及凹陷,边缘还可观察到有细微的树枝状突起分布;静止期T细胞直径略小,约在8~10μm之间,而膜表而凹凸不平的程度介于其他两组之间.平均粗糙度、峰数、平均峰值高度、平均低谷高度、表面积差值指标在3组中有所不同(F=28.809,58.213,169.789,35.933,121.325;P<0.05),而峰数、表面积差值则存在两两差异(P=0.047,0.002).结论 应用AFM可观测到TAO患者外周血T细胞与正常T细胞膜表而的超微结构有所不同,而且TAO活动期和静止期的T细胞形态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应用标准化A型超声诊断眼眶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化A型超声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标准化A型超声对72例眼眶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泪腺多形性腺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瘤、黏液囊肿和横纹肌肉瘤等病变进行检查,分析并总结图像特征,测量平均内反射百分比(Q-I值),并经病理结果验证.结果标准化A型超声通过病变反射波峰的高低、内部结构是否规则、声衰减程度等提示病变性质.每种肿瘤有独特的图像表现,入、出反射波峰间的Q-I值各不相同.海绵状血管瘤呈中高波峰,平均Q-I值25%,均匀衰减.泪腺多形性腺瘤衰减明显,前1/2段波峰陡峭下降,后1/2段为中低波峰,平均Q-I值16%.泪腺腺样囊性癌衰减明显,基线前1/3段波峰陡峭下降,后2/3段为低波峰,间杂中波峰或无波峰.平均Q-I值12%.神经鞘瘤为中低波峰,间杂无波峰的平段.平均Q-I值9%.血管外皮瘤为甚低波峰,间杂无波峰的平段.平均Q-I值5%.横纹肌肉瘤为无波峰的平段,无明显声衰减.间杂甚低波峰.平均Q-I值2%.黏液囊肿在入肿瘤波峰前有少许中高波峰,内回声为均一的平段,无声衰减,平均Q-I值0.结论标准化A型超声对于眼眶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月月  王毅  黑砚  杨新吉  肖利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12):1001-1003,1006,1066
【目的】总结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MRI、病理特征,找寻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的病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的眼内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病例,观察其MRI信号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总结其眶内蔓延的途径。【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检查,肿瘤在Tl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为典型表现。当肿瘤内黑色素均匀或较多时可出现典型的T1高,T2低,增强明显的典型信号特征。当肿瘤内黑色素较少甚至无,则出现T1中信号、T2中信号的特征。注入强化剂后几乎均增强,呈高信号,说明肿瘤富于血供,与肿瘤内黑色素多少无关。观察到脉络膜黑色素瘤眶内蔓延途径:(1)沿巩膜导管、巩膜涡静脉蔓延。(2)经视神经及其周围鞘膜眶内蔓延。(3)侵犯视网膜、睫状体、虹膜、结膜。(4)浸润周围神经、肌肉。(5)形成瘤栓,经血行转移。【结论】MRI检查是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可靠的指标。病理上可有多种途径向眶内蔓延。最多见的为延巩膜导管及涡静脉直接蔓延。经视神经及其周围鞘膜蔓延亦不罕见,易侵犯周围血管、神经及软组织。可形成瘤栓经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