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同源盒A13(homeobox gene A13,HOXA13)表达差异,及下调胃癌SGC-7901细胞HOXA13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09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XA13蛋白表达;取对数生长期SGC-7901细胞分为转染组(转染siRNA-HOXA13)、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NC)和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MTT法检测转染12、24、48、72、96h时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培养48h时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培养48h时细胞HOXA13、Twist、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OXA13蛋白阳性表达率(75.2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94%)(P0.05);HOXA1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82.98%)、低分化程度(84.93%)、TNM分期Ⅲ~Ⅳ期(86.27%)、有淋巴结转移者(84.38%)均高于早期胃癌(26.67%)、中高分化程度(55.56%)、TNM分期Ⅰ~Ⅱ期(65.52%)、无淋巴结转移者(62.22%)(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转染后培养24、48、72、96h时吸光度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转染后培养48h时侵袭细胞数[(97.14±10.03)个]均较阴性对照组[(115.39±5.77)个]和空白对照组[(125.11±12.45)个]少(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转染后培养48h时细胞HOXA13、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0.24±0.05、0.34±0.07、0.36±0.04)均低于阴性对照组(0.87±0.11、0.75±0.02、0.75±0.07)和空白对照组(0.88±0.05、0.76±0.05、0.72±0.06)(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0.67±0.08)高于阴性对照组(0.33±0.06)和空白对照组(0.35±0.04)(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OXA13蛋白呈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下调SGC-7901细胞HOXA13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MRI特点,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查后发现血管性痴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验组)66例,非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58例。经头颅MRI检查后,比较2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部位、数目、大小。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饮酒和吸烟时间、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病程较长、患糖尿病几率以及卒中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语言即刻记忆、时间定向、语言复述、言语表达和图形描述等评分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注意和计算、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小梗死较为常见,实验组患者梗死部位主要发生在额叶和丘脑,以大梗死发病较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额叶、丘脑等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梗死部位以大中梗死较为常见,与年龄、卒中次数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内镜金属钛夹结扎胃肠大息肉再行高频电切除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56例直径>2.0cm的有蒂或亚蒂胃肠大息肉术前先用金属夹钳夹息肉基底部的蒂柄,再行高频电切除.结果 56例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出血,随访16例胃肠镜检查,创面肉芽形成或疤痕改变,金属夹经肠道排除.结论 内镜金属夹结扎后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出血.术前周密准备、熟练的操作技巧、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兔眼球钝挫伤的视网膜脉络膜ir—ET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钝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循环障碍及复方樟柳碱(compoundanisodine,CA)治疗机理。方法用自由落体打击,损伤能量3.3J,造成兔轻度眼球钝挫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伤眼及对侧眼视网膜、脉络膜免疫活性内皮素(immunoreactive-endothelin,ir-ET)水平。结果生理盐水及托拉苏林组伤后3d视网膜ir-ET降低(P<0.05)。伤后1d脉络膜ir-ET下降,3d降至最低水平(P<0.05~0.01),7d各组均趋于正常。CA组视网膜、脉络膜ir-ET水平基本波动在正常范围(P>0.05)。从而避免和减轻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缺血。对侧眼变化与伤眼基本平行(P>0.05)。结论眼球钝挫伤使伤后早期视网膜、脉络膜ir-ET水平降低,可能是造成钝挫伤性视网膜、脉络膜循环障碍的因素之一。CA早期应用可稳定ir-ET水平,托拉苏林无此治疗作用。对侧眼ir-ET变化是眼的同感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5-01于我院进行脑脓肿、脑肿瘤坏死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脓肿10例,脑肿瘤坏死12例,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及弥散加权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 000s/mm2,b=0s/mm2在脑脓肿脑炎期、包膜期及吸收期进行弥散信号测量,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并与坏死囊变脑转移瘤比较。结果常规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70%,DW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2%、90%;10例脑脓肿9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为0.335±0.098,12例脑肿瘤中11例坏死囊变部分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表现为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2.481±0.391。结论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方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诊断,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方法将2013-01~2013-12到该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停经≤49 d的早期妊娠妇女120例,根据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每片含米非司酮30 mg,双炔失碳酯5 mg),连服2 d,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对照组60例,服米非司酮25 mg,早晚各1次,第3天服米非司酮50 mg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观察两组引产结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56例,不全流产3例,失败1例。对照组完全流产48例,不全流产8例,失败4例。观察组引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米非酮司联合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优于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检测外周血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l)mRNA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66例CRC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变化,随访术后预后3年,分析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同期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7.85±4.86)2~(-ΔΔCt)∶(4.45±2.75)2~(-ΔΔCt),(2.17±1.45)2~(-ΔΔCt)∶(1.10±0.93)2~(-ΔΔCt),P0.01];与术后6个月时比较,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确诊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CRC组术前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期负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是异时性CRC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XP=4.382、9.170)。[结论]术前外周血Tiaml表达量与CRC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术前、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高表达与CRC异时性肝转移密切相关,对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戴明环的循证护理对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该类患者群体医疗服务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行POEM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戴明环的循证护理,详细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手术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取疾病健康知识问卷、生活质量量表(QOL)调查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于患者出院前1 d采用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差患者护理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2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干预组患者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QOL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干预组患者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干预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戴明环的循证护理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预见性手术护理预防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6至2017.3收治的89例胃肠肿瘤患者,将全部患者分为预见组,基础组;预见组45例,基础组44例;在围术期中为两组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护理后对比肢体肿胀情况、血小板指标与DVT发生率。结果预见组DVT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基础组27.27%(P0.05)。预见组PLT、CD62-P及MPV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围手术期DVT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支架置入术的全程护理.方法 对22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或食管贲门癌狭窄患者,采用胃镜直视下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性放置成功.8例有不同程度胸骨后疼痛,7例咽部不适及异物感,2例出现黑便,5例胃食管返流,均给予对症处理.结论 胃镜直视下放置金属支架方便快捷,可避免X线照射,对解除恶性食管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