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导体红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半导体红外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治疗效果,对58例RVO患者用Keeler公司“Microlase”半导体激光器(波长810nm)作区域封闭或全视网膜光凝(PRP)。结果:17例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175及0.40;7例半球阻塞(Semi-CRVO)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视力为0.116及0.40;34例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BRVO)患者则分别为0.19及0.465。经t检验,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是RVO重建供氧平衡的重要手段,疗效肯定。半导体红外激光有比氩激光更易穿透浑浊介质和更少影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功能等优点。早期进行区域封闭或全视网膜光凝,有利于保存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参数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激光参数、不同击射部位对脉络膜 视网膜静脉吻合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上 ,以不同参数在不同部位诱导吻合支的形成 ,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连续组织切片观察吻合支的建立及其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 功率 90 0、12 0 0、15 0 0、180 0mW诱导吻合支的成功率为 0、2 0 .83%、4 5 .83%、6 2 .5 0 % (P=0 .0 0 1) ;直径 5 0、10 0 μm诱导吻合支的成功率分别为 4 3.75 %、2 0 .83% (P =0 .0 16 ) ;击射部位距视盘边缘 2DD与 3DD对吻合支形成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 =0 .732 ) ,2DD与4DD间 (P =0 .0 2 8) ,3DD与 4DD间 (P =0 .0 2 3)差异均有显著性 ;12 0 0、15 0 0mW诱导的吻合支周围组织损伤较轻 ,180 0mW诱导的吻合支周围组织损伤较重。结论 功率、光斑直径是影响脉络膜 视网膜静脉吻合形成的 2个主要因素 ,其中功率起决定性作用 ;5 32nm激光诱导吻合支形成的最适功率和直径为 12 0 0~ 15 0 0mW、5 0 μm ;击射部位以距视盘 3DD处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相关BIP (蛋白重链结合蛋白)、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和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2月对照组(C2m),糖尿病2月组(D2m),正常4月对照组(C4m),糖尿病4月组(D4m),正常6月对照组(C6m),糖尿病6月组(D6m),每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65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 ELISA法检测BIP、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BIP、HIF-1α和VEGF视网膜内定位情况。
  结果:BIP表达随DM 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P<0.05),且DM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HIF-1α在DM组中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EGF蛋白在D2 m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 D4 m、D6 m 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D4 m和D6 m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BIP在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少量表达,DM组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HIF-1α在对照组基本不表达, DM组各层均有表达;VEGF在对照组大鼠中视网膜各层中少量表达,而DM组大鼠的内核层、外核层及视网膜血管、神经节细胞层中 VEGF 阳性表达。
  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 BIP、HIF-1α、VEGF均较对照组增加且随糖尿病病程进展而增加,内质网应激和低氧诱导因子途径均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饮食、用药、血糖监测、疼痛、防跌倒、防坠床等方面的舒适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住院天数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明显减少.结论:舒适护理是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疾病康复,减少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干预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干预后3个月,两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并且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激光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主要致盲眼底病之一,目前临床疗效不佳。近年,早期激光光凝、激光和手术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放射状视盘切开和视网膜血管内tpA注射等手术方法给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治疗带来全新的观念,我们对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技术展望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朱鸿  施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2005,5(5):1016-10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世界性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致盲率.本文对临床相关诊断技术作一展望,旨在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联合诊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军  施彩虹  朱鸿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0):2106-210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世界性致盲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新发现的独立的潜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源性因子。而EPO在DR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在不同研究中有不同的表现。本文就EPO/EPOR系统在DR中的表达与DR病变发病的关系研究以及EPO治疗DR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动眼神经损伤的病因很多,徐肖[1]对144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例的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最多,其次是动脉瘤.Roger等[2]报道了206例单发的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的病因为肿瘤(25%),其次是动脉瘤(18%).动眼神经损伤可分为核上性、核性和核下性3种.颅脑外伤后引起的核上性动眼神经损伤是临床较少见的损伤后综合征之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谱及其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6例合并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6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DM组)。应用Raybiotech人类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同步检测血清中42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DM组相比,NPDR组中性粒细胞活化剂(ENA-78)、生长相关基因(GRO)、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血管生成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IL-1α表达水平下降(P<0.05)。在芯片所包含的42种细胞因子中ENA-78的水平变化明显,NPDR组是DM组的1.88倍和正常对照组的3.6倍。结论 早期DR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提示炎症反应在DR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DR临床早期预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