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患者女,4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逐渐加重3个月,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经治疗无好转,于2001年11月28日来我院进一步诊治。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0.1,双外眼检查未见异常。右跟底正常;左眼底视乳头色泽正常,界限清晰,血管走行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视网膜颞下方可见约3PD大小黄白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 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ytic hamartomas, RAH)的检出情况, 评估UWF-SLO在TSC相关RAH识别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眼科且明确诊断为TSC合并R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散瞳前置镜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比较两种眼底成像技术的TSC相关RAH检出率, 分析可能影响病灶检出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24例TSC合并RAH患者参与本研究。在TSC相关RAH病灶检出方面, UWF-SLO(合成"伪彩"双激光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9点固视CFP[98.6%(138/140)比65.7%(92/140), P<0.001], 检出差异主要在于对中周部和远周部RAH的检出(P<0.001)。在UWF-SLO病灶检出方面, 单红激光(633 nm)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绿激光(532 nm)[52.1%(73/140) 比98.6%(138/140), P<0.001]和合成双激光通道成像[52.1%(73/140) 比98.6%(138/140), P<0.001]。单红激光通道成像中未检出的病灶均为1型RAH, 且病灶检出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RAH病灶最大厚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527.3±134.7)μm比(389.7±76.6)μm, P<0.001], 但两组病灶分布及病灶累及深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12, P=1.000)。  结论  相较于传统CFP, UWF-SLO可能具有更高的TSC相关RAH检出率, 可考虑将其应用于TSC相关RAH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3.
4.
儿童黄斑前膜是一种罕见的黄斑部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与先天因素有关。此病不仅可导致儿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而且严重影响患儿视力发育,造成弱视。成年人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已有不少报道,但儿童黄斑前膜的手术治疗鲜有报道。我们于2001至2003年先后手术治疗4例黄斑前膜患儿,现将收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硅油依赖眼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硅油依赖眼的成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312例(407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硅油填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4例(24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依赖眼的成因、手术过程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2例(407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硅油填充患者中,发生硅油依赖眼24只眼(5.9%);其中17只眼硅油取出后,仍有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或反复发生玻璃体出血和增生膜形成,进行C<,3F<,8填充后效果不佳,再行硅油填充;有3只眼因术中发现视网膜无法复位,而行硅油置换;另外4只眼行360°周边视网膜切除术,取出硅油后出现持续低眼压.随访结束时复查患者视力,眼前1尺数指至0.1有13只眼,眼前手动有9只眼,光感和无光感各1只眼.结论 硅油依赖眼发生率约为5.9%,多数发生在严重或反复出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及360°周边视网膜切除的患者,其视力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例1 患者男,21岁.因右眼被掺钕钇石榴石固体激光(Nd:YAG)击伤1 d,中央视物有黑影于2009年4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 d前在检测激光机时未带防护眼镜,激光经光面瓷砖地面反射伤及右眼.激光波长1064 nm,能量500mJ,激光时长10 ns.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9,矫正不能提高.左眼1.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眼前节正常.间接检眼镜检查可见,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黄斑中心凹上方有1个黄色斑点,外围灰色水肿(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显示,中心凹颞侧神经上皮外层间局灶性反射增强,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隆起,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外带完整(图2).左眼外眼及眼底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7.
兔虹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比较有色素兔虹膜色素上皮(IPE)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体外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及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别分离IPE和RPE细胞。观察培养的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原代IPE及RPE细胞大多呈圆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了黑色素颗粒。随着传代的增加,呈梭形或纤维细胞样生长的细胞增多,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也逐渐减少。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PE及RPE细胞绝大多数呈棕黄色阳性反应。Desmin兔疫组化染色显示IPE细胞中阳性细胞约占5%。结论 分离培养的IPE和RPE细胞纯度很高。IPE细胞中绝大多数为后层IPE细胞。IPE和RPE细胞的形态及体外生长特点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玻璃体注气术治疗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因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本院眼科接受玻璃体注气术的患者资料,共16例16眼,均行表面麻醉下手术,术后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1~3d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总结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6.4±14.4)岁(19~68岁),病程(16.8±14.7)d(3~60d),术后随诊时间(7.3±7.0)个月(1~28个月)。15例视网膜裂孔位于上方8个钟点内,l例裂孔位于颞下方。14例为圆形或马蹄形裂孔,其中10例1个裂孔,3例2个裂孔,1例3个裂孔,另2例有多发筛状裂孔,但裂孔范围小于3个钟点。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例术后出现眼压升高,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3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5例在术后4d至4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3例为原视网膜裂孔未能闭合,2例为新发裂孔。一次手术未成功的患者,再次或者多次手术后视网膜总复位率为100%。一次手术成功的8例患者中,5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3例无变化;两次或者多次手术的8例患者中,3例末次随访视力在0.5或以上,5例术后视力提高,1例无变化,2例下降。9例黄斑脱离的患者中,7例术后视力提高,而7例无黄斑脱离的患者中,3例术后视力提高。结论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注气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新发视网膜裂孔和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学特点及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 纳入2003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确诊的RAM患者57例(58眼)。分析患者彩色眼底 照相、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像学特点, 并总结疾病特征。结果:纳入患者年龄为(69.0±9.3)岁,其中女性占75%,单眼发病患者占98%, 共发现瘤体65个。彩色眼底照示95%的瘤体位于颞侧动脉,32%位于动脉主干,29%位于视网膜动 脉分支处或动静脉交叉处。85%伴不同程度出血,86%伴硬性渗出。FFA的瘤体检出率为92%,动脉 期可呈圆点状或梭状强荧光,周围出血或硬性渗出遮蔽荧光,晚期荧光增强并出现渗漏。ICGA的瘤 体检出率为95%,可透过出血的遮蔽荧光见视网膜动脉壁上瘤体高荧光,造影晚期瘤体荧光仍较背 景荧光强。OCT的瘤体检出率为63%,可见RAM局部高隆起,病灶处可见圆形强反射瘤体腔壁。结论: RAM常见于老年女性。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可从多角度显示RAM的瘤体形态、活动性以及伴随的出 血、渗出表现。其中,ICGA对于瘤体的检出率更高,显示RAM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患者,男,61岁,2014年2月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9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8.眼压:右眼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 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后极部可见灰红色圆形隆起,其周散在黄白色硬性渗出,中央隐约可见橘红色病灶(图1);左眼底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