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系全国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宗旨在于促进眼科临床科研、加快眼科新技术与信息交流,为临床眼科工作总结介绍经验、报告科研成果等提供学术园地。本刊注重于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并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科研方法之间的争鸣和探索,为提高眼科临床诊疗、科研水平,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服务。一、报导范围有关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著、临床经验介绍、技术改进、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以及书刊消息等。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约半年。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0.5=0.9),左眼FC/40cm(矫正无提高);双眼前节(-),玻璃体絮状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C/D=0.3,上方视网膜平伏,3~10点钟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视网膜下大片黄白色结晶样渗出物(图1)。B超示:左眼视网膜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全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我院眼科诊断为全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6例(32只眼)全葡萄膜炎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为1.89:1,平均年龄为(40.1±12.1)岁.其中特发性10例(42.1%),小柳原田综合征4例(15.4%),交感性眼炎3例(11.5%),病毒性3例(11.5%),Behcet病2例(7.7%),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7.7%),强直性脊柱炎1例(3.85%)和尘肺伴肺结核1例(3.85%).经局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药物、睫状肌麻痹剂,全身糖皮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病毒及抗结核,多数全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得到改善.结论 全葡萄膜炎对视力损害严重,治疗周期较长,不及时、合理的治疗常常导致盲目的 发生,短期的住院治疗仅使患者炎症得以部分控制,炎症的彻底控制仍需较长时间的药物维持;同时全葡萄膜炎的病因复杂,给眼科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的差别。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on disc,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采用RevMan5.1.0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分类变量以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95%CI)为分析统计量。结果共计12篇文献1301眼纳入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差异(OR=1.38,95%CI:0.98~1.92,P=0.06)、有效率差异(OR=1.52,95%CI:0.89~2.60,P=0.12)、无效率差异(OR=0.65,95%CI:0.38~1.11,P=0.12)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将取代传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虹膜定位波前引导的LASIK(IR+WGLAsIK屿标准LASIK比较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2期)、CBM、CNKI、VIP和WanFangData,纳入IR+WG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随机和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文种限中、英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人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3903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LASIK组比较,IR+WGLASIK组术后裸眼视力≥1.0的患者比例更高[RR=I.03,95%CI(1.01,1.05),P=0.002],术后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的患者比例更高[RR:1.75,95%CI(1.49,2.16),P〈0.00001];术后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增加值[WMD=-0.16,95%CI(-0.21,-0.11),P〈0.00001]、术后球差RMS增加值[WMD=-0.05,95%CI(-0.11,0.00),P=0.07圾术后慧差RMStJm值[WMD=-0.15,95%CI(-0.23,-0.07),P=0.0002卫匀更小,残余散光更小[WMD=0.14,95%CI(0.10,0.18),P〈0.00001],眩光症状发生率更低[RR=0.27,95%CI(0.15,0.50),P〈O.0001],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RR=1.08,95%CI(1.04,1.13),P=0.0003]。结论IR+WGLASIK较标准LASIK可更有效降低散光、降低术后高阶像差RMS及慧差RMS的增加量,获取更好的视觉质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前患眼是否有外伤史,将135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外伤组(66例66眼)和非外伤组(69例69眼)。比较两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结果:术后24h,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患者视力恢复率(77.3%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2%和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损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以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05); 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05)。

结论: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与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 损伤类型、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 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