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SARS防治绩效对比研究各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选择SARS危机中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完善、应急迅速的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的机构机制与绩效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查阅、收集和评价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官方网站的信息,比较其SARS防治绩效及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的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分析原因,总结问题,提出对策.结果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SARS防治绩效最好;新加坡的应急反应措施受到WHO高度评价.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的结构与发达国家相似,但投入不足、管理落后、运作机制不成熟导致效率低下.结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应以加强机制建设为突破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宜采用适合本地区条件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和机制.上述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预警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Current Content Connect,Cochrane图书馆和CBMdisc(从建库至2005年9月15日),纳入胸腺肽α1与不治疗/安慰剂/支持治疗比较,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x2检验和Galbraith图,若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若存在使用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检测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按疗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试验,HBeAg阴转率胸腺肽α1组(38.8%)高于对照组(1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22,95%CI(1.55,3.21),P=0.000];HBV-DNA清除率胸腺肽α1组(36.9%)高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18,95%CI(1.50,3.17),P=0.000].短疗程(8~13周)和常规疗程(26~52周)的HBeAg阴转率与HBV-DNA清除率胸腺肽α1组也均优于对照组;胸腺肽α1组完全应答(32.3%)高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91,95%CI(1.71,4.94),P=0.000];HBeAg血清转换率和血清ALT水平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试验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肽α1可能有使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效能,但对其他抗病毒指标可能无效.受原研究质量和不同研究干预措施差异的影响,胸腺肽α1的效能尚须更多高质量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POAG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依据视野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29)和重度组(n=30),另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OAG的危险因素及各组间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指出,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酗酒史及心血管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及中度组NO水平均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水平相比,观察组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重度组ET-1、HCT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重度组及中度组ET-1、HC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PV及FI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史、ET-1、PV、HCT及FIB是原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NO是保护因素(P<0.05)。

结论:POAG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史均与POAG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Current Content Connect,Cochrane图书馆和CBMdisc(从建库至2005年9月15日),纳入胸腺肽α1与不治疗,安慰剂,支持治疗比较,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采用x^2验和Galbraith图,若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若存在使用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检测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按疗程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共纳入4个试验,HBeAg阴转率胸腺肽α1组(38.8%)高于对照组(1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22,95%CI(1.55,3.21),P=0.000];HBV-DNA清除率胸腺肽α1组(36.9%)高于对照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8,95%CI(1.50,3.17),P=0.000]。短疗程(8~13周)和常规疗程(26~52周)的HBeAg阴转率与HBV-DNA清除率胸腺肽α1组也均优于对照组;胸腺肽α1组完全应答(32.3%)高于对照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91,95%CI(1.71,4.94),P=0.000];HBeAg血清转换率和血清ALT水平复常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试验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胸腺肽α1可能有使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效能,但对其他抗病毒指标可能无效。受原研究质量和不同研究干预措施差异的影响,胸腺肽α1的效能尚须更多高质量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眼纯挫伤和颅脑外伤合并内界膜下出血的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我们收治的合并内界膜下出血的玻璃体积血患者9例14眼,其中眼部纯挫伤3例3眼,Terson综合征5例11眼.手术采用轴性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或切除清除内界膜下积血.结果 术前视力均为手动~数指/眼前,术后视力0.5~1.0.手术对于出血病程较短患者的视力提高效果较好,最佳视力为1.0;而病程较长者的最佳视力0.6.对于内界膜术中剥离时,根据病程的长短,采取剥离和切除的方法;对于陈旧性出血,术中不能完全清除,术后5~10 d内自行吸收.随访6个月~3 a.均保持较为稳定的视力.结论 2种情况均可以造成内界膜下出血及玻璃体积血,手术量可以根据玻璃体积血的形态做轴性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切除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吸除其下的积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针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具体病例提出临床问题,以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复能剂肟类、中间综合征等MeSH主题词及自由词为关键词,电子检索ACP Journal Club(1991-2006.4)、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1期)、MEDLINE(1966-2006.5)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6.5),查找与肟类复能剂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关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检索到2005年的Cochrane系统评价和2006年Meta分析各1篇,其结果均提示,肟类复能剂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不肯定。据此临床证据,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家属意见,对该患者未使用肟类复能剂,而是小剂量阿托品递减剂量及对症支持治疗。一周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缓解出院。结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选择了合理的治疗方案。肟类复能剂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不肯定,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 对38例(38眼)确诊为RVO继发ME患者进行mf-ERG及OCT检查,选取同期门诊中正常人23例(23眼)作为正常对照组.OCT用于测量直径1.0 mm黄斑中心圆形区的黄斑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mf-ERG评价黄斑部视网膜功能,并分析环1~环5中P1波振幅密度及P1、N1波潜伏期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RVO组:P1波振幅密度在环2(35.95±17.04) nV·deg-2,环3(24.72±8.32)nV-deg-2,环4(19.28±6.38)nV-deg-2,环5(13.49 ±6.16)nV·deg-2显著下降(均为P <0.05);P1波潜伏期在环2(35.74±3.72)ms有明显延迟(P<0.05);N1波潜伏期在环2(18.43±4.63) ms、环3(18.67±2.86) ms有明显延迟(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VO组:P1波振幅密度在环1(81.58±43.15) nV·deg-、环2(33.71±9.81)nV·deg-2、环3(22.15 ±9.75)nV·deg-2、环4(16.65 ±6.38)nV·deg-2、环5(14.18±4.59)nV ·deg-2显著下降(均为P<0.05);P1波潜伏期在环2(37.56±5.55)ms、环3(37.31 ±5.22)ms、环4(35.71±5.63)ms、环5(37.30 ±5.37)ms有明显延迟(均为P<0.05);N1波潜伏期在环1(21.82±5.76) ms、环2(19.18 ±4.82)ms、环3(19.31±4.25) ms、环4(19.05±4.55) ms、环5(19.43±4.12)ms有明显延迟(均为P<0.05).CRVO组CMT与mf-ERG环1中P1振幅密度呈负相关(r=-0.576,P<0.05).结论 OCT与mf-ERG相结合能更好地反映RVO继发ME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形态与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23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70例。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70例。与无黄斑水肿患者相比较,DME患者女性较多见(P=0.007),糖尿病病程更长(P=0.001),收缩压更高(P=0.000),体重指数较大(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5)、空腹血糖(P=0.002)水平更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P=0.0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P=0.000)、体重指数(P=0.003)、收缩压(P=0.001)、空腹血糖(P=0.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8)等均与DME相关。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能与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以及体重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反复测量所得的眼压值,了解Tono-pen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取眼科门诊就诊的84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2名共150眼纳入研究.由2名检查者先后用Tono-pen眼压计和Goldmann眼压计进行3次连续测量.按照Goldmann眼压计测量值从低到高将研究对象分为A、B、C 3组:A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与半能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病例研究.将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CSC患者42例(42眼)纳入研究.根据患者PDT治疗过程中所接受的药物剂量和激光参数的不同分为半剂量和半能量组.半剂量组22例(22眼)接受半剂量维替泊芬(3 mg· m-2)和标准能量PDT(83 s,50 J·cm-2)治疗.半能量组20例(20眼)接受全剂量维替泊芬(6 mg·m-2)和半能量PDT (42 s,25 J·cm-2)治疗.PDT治疗后1、3、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完全吸收的比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半剂量组患者22眼(100%) SRF完全吸收,半能量患者19例(95%)SRF完全吸收,两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半剂量组BCVA提高7.2字母,半能量组BCVA提高6.7个字母,BCVA提高字母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半剂量组CMT为(351±90) μm,治疗后6个月降至(178±55) 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能量组CMT治疗前为(322±96) μm,治疗后6个月降至(181±47) 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和PDT治疗慢性CSC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