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面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治疗严重眼表面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严重眼表面疾病29例31眼,其中急性眼烧伤炎症期6眼,陈旧性眼烧伤睑球粘连及其它眼表疾病25眼,施行单纯羊移植(15眼)和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16眼)随访3-18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急性眼烧伤病变中4眼的炎症显著减轻。角膜未继续溶解,上皮修复;慢性病变中有20只眼的眼表面获得重建,睑球粘连得治愈或显著改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急性严重的眼烧伤,羊膜移植能有效地阻止炎症和角膜溶解的发展,防止或减轻疤痕,对于陈旧性眼烧伤和其它眼表面疾病,羊膜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学材料移植后能有效的重建眼表面。  相似文献   
2.
PEDF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滴眼液抑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间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把7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10nM的PEDF眼液)和对照组(赋形剂滴眼液)。对术眼角膜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照相,定量分析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术后1w,2w,3w,1月,2月,3月,每个组随机处死6只动物,取其角膜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较对照组在术后1w,2w,3w,1月,2月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局部应用PEDF滴眼液可以抑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姜黄素是否能减轻动物模型和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的视网膜炎症。方法:在体内,雄性C57/B6小鼠腹腔注射姜黄素3d,然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诱导视网膜炎症。LPS作用24h后,通过RT-PCR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伴刀豆球蛋白凝集素灌注标记技术评估了白细胞对视网膜脉管系统的粘附。用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测量前房中的蛋白浓度。在体外,培养ARPE-19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量来选择姜黄素的最佳作用浓度。在用5μg/mL LPS刺激之前,将ARPE-19细胞在有或没有姜黄素的情况下孵育1h。通过RT-PCR和ELISA测量促炎细胞因子。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PI3K/Akt表达。结果:姜黄素预处理可显著抑制EIU相关白细胞粘附于视网膜血管和前房蛋白渗漏。体内应用姜黄素后,炎症细胞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同时,姜黄素在ARPE-19细胞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著减弱IL-6,IL-8和MCP-1的表达。姜黄素抑制LPS激活的ARPE-19细胞中的PI3K/Akt磷酸化以及NF-κB激活。结论:姜黄素对LPS诱导的视网膜炎症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似乎与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方法预处理采用BuCy方案(马利兰4mg.kg-1.d-1×4d,环磷酰胺60mg.kg-1.d-1×2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胞素A(CsA)联合氨甲碟呤(MTX)、骁悉(MMF)。结果 16d造血重建。 24d开始出现GVHD,首先表现为眼部疾患,其后累及皮肤、胃肠道、肝脏、膀胱及骨髓等器官。 34d外周血DNA基因型转变为供者型; 74d血型完全转变为供者型。结论GVHD临床表现多样,以眼部疾患为首发表现较少见。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GVHD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103例角膜捐献者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角膜捐献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促进我国角膜捐献的策略。方法对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重庆市眼库实现身后捐献角膜的103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捐献的动机等。结果103人年龄分布在2~93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占64人(62.14%);捐献人群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其职业包括工人、农民、企事业单位干部及管理人员、医务人员、教师、个体户等;死因以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捐献角膜的应用率为79.61%。结论重庆市志愿身后捐献者逐年增多,但离现实需要差异甚远,尽快立法并加强眼库的自身工作,有望大大提高捐献率。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抢救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角膜溃疡穿孔或后弹力层膨出即将穿孔,是眼科临床上的急症重症,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丢失眼球.我院自1999年1月以来,施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抢救该类患者15例16眼,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16眼,男13例,女2例,年龄3~60岁,病程半个月~2年.其中感染性角膜溃疡7眼(真菌4眼,细菌3眼),角膜化学烧伤及热烧伤7眼,蚕蚀性角膜溃疡2眼,就诊时已穿孔10眼,后弹力层膨出或角膜溶解变薄即将穿孔6眼;术前视力均在数指以下. 1.2 角膜材料来自于重庆市眼库提供的捐献角膜,其中2例为冷冻保存,3例为甘油脱水保存,4例为湿房保存的角膜,其余为Optisol液保存的角膜. 1.3 手术类型 1.3.1 穿透性角膜移植8眼,其中部分穿透性移植7眼,带巩膜的全角膜移植1眼,术中尽可能切净病变角膜,用配有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的BBS液冲洗前房,去除前房内的积脓和渗出膜. 1.3.2 板层角膜移植8眼,2例蚕蚀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带巩膜的环形和半月形板层移植;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小穿孔行双板层移植,其余为带巩膜的全厚板层移植. 1.4 术后处理如为感染性角膜溃疡,针对致病菌,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或抗真菌药2周,如为非感染性溃疡,则常规应用抗生素3~5d,板层移植者,加压包扎5d,穿透移植者,于术后次日去包扎点抗生素眼药,一般在术后4~5d开始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0.5%环孢素A眼液,2周后改用2%环孢素A.眼压高者,加服醋氮酰胺. 2 结果 2.1 近期结果出院时全部病例炎症得到控制,主觉症状显著减轻,植片透明13眼,半透明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最好视力0.4,除2眼板层移植出现双前房外,其余前房均形成良好. 2.2 随访情况随访3~18个月,平均8.4个月. 2.2.1 植片透明情况穿透性移植组中,植片透明5眼,半透明1眼,混浊2眼;板层移植组,植片透明2眼,半透明3眼,混浊2眼,植片溶解1眼,总的植片透明率为43.75%. 2.2.2 视力 0.15和0.1各1眼,0.02~0.06有3眼,数指4眼,其余为手动和光感. 2.2.3 新生血管穿透移植有3眼、板层移植全部均有不同程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其中4眼层间新生血管. 2.2.4 病变复发真菌性角膜溃疡1眼于术后20d再度出现前房积脓,植片溃疡,经再次穿透移植感染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未复发.蚕蚀性角膜溃疡1眼术后3个月病变复发,植片溶解,植床边缘侵蚀,患者不愿再次手术放弃治疗. 2.2.5 排斥反应穿透移植有4眼、板层移植有3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排斥反应,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2%环孢素A眼液治疗,除1眼植片最终溶解外,其余排斥反应逐渐得到控制.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和供体的选择角膜溃疡出现穿孔或后弹力层已膨出濒于穿孔,均应作急诊抢救处理.实践证明角膜移植手术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1、2].新鲜供体是最理想的材料,但在一时找不到新鲜供体情况下,各种保存角膜也可救急[3].本组中有5例是用甘油和冷冻保存的角膜,有2例Optisol液保存角膜已超过了穿透移植保存期,虽然术后植片不一定能保持透明,但对迅速控制炎症,恢复眼球完整性同样收到治疗效果,并为以后的光学性角膜移植奠定了基础.但如穿孔已多日,虹膜已前粘至穿孔部位且伤口已愈合,最好择期用新鲜角膜行穿透移植. 3.2 手术类型的探讨对于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虽然有板层移植成功的报道,但作者认为最好采用穿透角膜移植,因穿透移植可以较彻底的去除病灶,还可对前房进行冲洗,特别是真菌感染因药物疗效不好,彻底的清除病灶显得尤其重要[4].本组中有一例真菌感染性溃疡小穿孔,先用板层移植,术后20d感染复发,改穿透移植获得治愈.但对于非感染性角膜溃疡,如眼烧伤、蚕蚀性溃疡,可采用板层移植,即使有小穿孔,也可行双板层移植,即在穿孔处移植一薄板层,再在其上移植一较大较厚的板层.此类患者由于角膜缘的功能普遍遭到破坏,故应选择带角巩膜缘的板层以提供干细胞(新鲜角膜或Optisol液保存的角膜),不仅仅治疗穿孔,而且对重建眼表面有重要作用[5]. 3.3 术后排斥反应与复发的治疗此类病例具有排斥反应的高发因素[6],本组有7眼(43.75%)发生了排斥反应,6眼最终得到控制.排斥反应不仅引起植片混浊溶解,还促使了某些病变(如蚕蚀性角膜溃疡)复发.对于感染性穿孔,术后大剂量应用激素也存在感染复发的危险.如何做到既要治疗感染又要控制排斥反应还要考虑伤口愈合因素?作者认为,在术后的初期,用药以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为主,慎用激素,本组从术后4~5d开始小剂量的应用激素和环孢素A,在排斥反应可能发生的高峰期(术后半个月),加大用药量(环孢素A由0.5%改为2%),全身用药维持1个月以上,局部用药至少1年.对于病变复发有再次穿孔危险者,应争取尽快用新鲜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7.
深低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善壁  陈家祺 《眼科学报》1998,14(4):224-226
目的:评价深低温冷冻保存兔眼角膜缘干细胞活性及自体移植治疗角膜干细胞缺乏眼表疾病的疗效。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用刀片制备带2mm周边角膜和2mm球结膜的环行浅层角膜缘植片,去除余下的角膜上皮,制成角膜干细胞缺乏眼表疾病模型。角膜缘植片通过程序降温仪程序降温后-196℃深低温保存。30天和60天后作自体移植行兔眼眼表重建术。结果:角膜干细胞缺乏导致角膜上皮愈合延迟,7眼在术后22~26天愈合,平均24±1天,4眼复发性上皮糜烂;基质混浊水肿;角膜血管化,平均5±1天出现新生血管。深低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移植能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平均10±2天愈合,基质混浊逐渐吸收,新生血管消退、变细,2眼消失。结论:深低温保存法能保存角膜缘干细胞活性;能随时按需为临床提供活性角膜缘材料;为临床深低温保存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眼科学报1998;14:224~22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