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以单眼或双眼葡萄膜炎,视网膜动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闭塞以及伴有周边部视网膜多发性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严重眼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急骤,治疗困难,预后极差。近年来国内巳有陆续报告,并逐步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作者近遇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何××男24岁住院号49371因右眼红痛40余天,视物不见1个月,于  相似文献   
2.
硅胶管植留术治疗下泪小管断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8年~1989年开展了硅胶管植留术治疗下泪小管断离共15例15眼。经过术后1年左右的观察,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左眼突发性视物模糊5 d,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无眼痛、眼胀,无畏光、流泪,无视物变色、变形等不适。入院查体:偏瘦,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提上睑肌缩短术改良法的应用(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上横韧带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附32例报告)李林,吴生泉,金树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儿童眼病中一种常见的外眼畸形,常因适应症,术式选择不当,创伤大等导致矫正不足或产生并发症,为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矫治方法,上横韧带悬吊术,治疗32例(34眼)获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42例52眼。我们认为该术式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安全,术后反应轻,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及效果满意等特点。并对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外伤、手术引起的或慢性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常会导致共发性白内障,也往往合并有瞳孔的闭锁或膜闭,给白内障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很高这类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术中联合应用爱维撬核法,对52例(56只眼)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56只眼)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25~60岁;均为并发性白内障。瞳孔在4~5mm不规则型5只眼,3mm以下的小瞳孔sl只眼,术前视力光感~0.2。1.2手术方法外服部分同常规白内障手术.于12点处用穿刺外直接进入前房注入爱维,用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学生和中学生在调节和非调节状态下眼前节部分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横断面研究。采用超生生物显微镜(UBM)检测福州市54例小学生及55例中学生在调节和非调节状态下的睫状体、虹膜及房角等位置相关数据,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非调节状态下小学生组各指标数值如下:睫状突长度(CPD)值(160.53±17.78)μm,睫状突宽度(CT)值(90.01±34.30)μm,虹膜睫状体距离(ICPD)值(23.11±3.33)μm,虹膜厚度(IT)1值(35.95±6.60)μm,IT2值(52.81±9.94)μm,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值(151.27±23.11)μm,巩膜外侧面与虹膜长轴的夹角θ3值(39.23±7.46)°,虹膜外侧面与睫状突的夹角θ4值(56.02±6.75)°;调节状态下相应指标分别为:(187.62±15.44)μm、(74.23±19.87)μm、(19.78±2.69)μm、(30.34±5.83)μm、(47.11±6.71)μm、(131.55±20.02)μm、(31.68±5.14)°、(50.39±4.89)°。调节与非调节状态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2.93、5.72、4.68、3.49、4.74、6.12、4.96,P<0.05)。中学生组非调节状态下以上各指标分别为:(214.64±15.25)μm、(99.13±17.80)μm、(27.92±9.00)μm、(40.72±6.43)μm、(56.57±9.13)μm、(176.82±28.06)μm、(43.73±6.93)°、(60.15±10.48)°;调节状态下分别为:(271.38±11.96)μm、(93.27±10.42)μm、(21.66±7.54)μm、(35.68±4.37)μm、(50.17±6.49)μm、(136.41±19.35)μm、(39.51±5.28)°、(53.68±9.12)°。调节与非调节状态下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1、2.03、3.81、4.63、4.08、8.47、3.46、3.33,P<0.05)。同样在调节状态下,小学生组和中学生组所有睫状体相关指标之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t=30.95、6.10、4.47、5.29、2.37、7.70、2.32、6.98,P<0.05)。结论 人眼进行视近调节时,睫状体的变化最为显著,出现各部肌纤维尤其是环形肌协调收缩,并向前向内移动,使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实现眼屈光力的增加;且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挤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吸挤劈核技术,对120只眼核硬度为Ⅲ-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结果 术后5天、30天视力≥0.5者分别为115只眼(95.8%)、117只眼(97.5%)。手术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23只眼(19.1%)和后囊破裂2只眼(1.6%)。结论 采用吸挤劈核技术,利用吸挤产生的人工机械力量将晶体核劈成小块,逐块乳化吸出,减少了能量,缩短了超声乳化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76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49例(64.4%),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57例(7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内皮混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