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6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而且能够模拟人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并对一些难以避免的模糊概念用量化来表示,得到的评价结果比较直观.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地下工程岩爆的倾向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下工程中岩爆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论述岩爆倾向性预测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流派与判据,引出基于储能岩石冲击性与岩体性态的倾向性预测指标体系;辅以广西大厂高峰矿100号矿体地下工程岩爆的倾向性预测实例,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岩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土木工程的特点和对监测技术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光纤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和问题所在,阐述了光纤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对此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Muki和Sternberg的虚拟桩法,分析了不同荷载速度下弹性土体地基中排桩对移动荷载引起振动的被动隔振效果。首先由积分变换推导弹性土体表面受移动荷载的自由波场解、内部受圆形均布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解,再根据基本解与桩土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频域内土—桩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最后通过求解积分方程与相应的积分逆变换得到时间域内评价隔振效果的振幅比。通过与已知文献结果比较,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数值结果表明:荷载速度对排桩的隔振效果有一定影响:当移动荷载小于土体的剪切波速时,随荷载速度增加排桩的隔振效果会降低,然而当荷载速度大于土体的剪切波速后,部分区域的隔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提出保护岩柱下延伸深井施工测量的关健环节是精确测定并准确传递既有井筒十字中心线,以及罐道接茬后的垂直度检查与分析.通过测定多层罐梁推算既有井筒十字中心线,进行传递测量误差预计,采取误差控制措施,保证延伸段井筒十字中心线和罐道安装垂准线放样的准确性.对罐道垂直度检查与统计分析,以及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深井延伸施工测量所采取的测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笔者近10年来在危险废物处理领域的体会,在探讨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处理处置工程一般应包括的工程设施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物流体系、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彭建华  李必红  陈寿如  黎剑华 《采矿技术》2005,5(3):100-101,141
介绍了一例周围环境复杂、安全要求高的一座"回"形大楼的爆破拆除工程.在综合考虑楼房结构特点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经过精心设计施工,采用合理安全技术措施,爆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将影响滑坡失稳的外形特征、滑面特征等4项内在因素和河流作用、暴雨强度等5项外在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基于Fisher理论的滑坡稳定性预测的判别分析模型。以国内典型滑坡工程发生失稳的实测资料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线性判别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零,是滑坡稳定性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深基坑支撑围扩系统的拆除爆破实践,在深入研究钢筋砼梁爆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阐述了布置“分区作用”药包的原理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超高台阶排土场建设决策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建设超高台阶排土场是减少国土矿业破坏的重大举措,基底承载、稳态分析、泥石流、土场水患是建设决策关键。创新研究建成了厂坝七架沟400 m高台阶大型排土场,发展了高台阶土场基底承载机制与土场极限堆高确定技术、相应稳态分析技术、控制微粒细粒料源的土场泥石流扼制技术,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土场底部泄流体。成功实践后又在南芬庙儿沟超大型土场应用与深化,收效卓著。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