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对珠钢EAF-CSP流程Nb微合金化技术的系统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混晶问题,并利用Nb-Ti复合微合金化技术成功地开发了汽车用钢QStE340~460TM.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含Nb-Ti钢带具有优异的韧性、冷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完全满足汽车、半挂车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薄板坯连铸连轧中高碳钢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新平  陈麒琳  李春艳 《钢铁》2012,47(4):93-97
 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钢水凝固速率高,铸坯在炉温度低、时间短,道次压下量大,有助于抑制化学成分偏析、细化非金属夹杂物、降低表面脱碳、减小珠光体片层间距,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流程生产高碳板带钢存在的问题,适于生产高质量的高碳钢板带。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的中高碳钢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碳的最大偏析度为1.16,较传统流程的2.0有明显改善;单面脱碳层深度小于板带厚度的1.0%,为传统流程脱碳层深度的30%~60%;珠光体片层间距显著减小,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已开发出中高碳优质碳素钢、碳素工具钢、弹簧钢、合金结构钢及合金工具钢,最高碳的质量分数达到1.0%,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特种设备、高端锯片以及专用器具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屈服强度700MPa级Ti微合金化高强钢ZJ700MC的成分设计、冶炼、连铸连轧工艺和力学性能,分析认为,铁素体晶粒细化和TiC沉淀强化使钢的强度显著提高,同时保持良好的韧塑性。该钢已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并应用于集装箱及专用车辆制造。  相似文献   
4.
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冶金特性,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和采取相应的炼钢、连铸、控轧控冷等生产工艺控制,在钢板强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了塑性,使冷弯试验全部合格,成功地开发了20号钢。开发的20号钢板具有良好的塑性、冷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完全满足客车、工程机械行业的成形焊接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珠钢电炉-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VN微合金钢钒的析出规律、微观组织特征和强化机理。研究表明:在电炉-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采用VN微合金化,铸坯中析出以钒(C,N)为主,并有少量TiN或(Ti,V)(C,N)复合析出,平均粒度大约为40nm,热连轧开始前铸坯中大量存在的钒(C,N)能够抑制后续热连轧过程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长大,使铁索体组织超细化;强化机制以细晶强化为主、沉淀强化为辅;采用VN微合金化技术开发的550MPa级VN微合金钢组织细化至3.0—4.0μm,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汽车后扭力梁在四立柱耐久试验进行到规定里程近90%时,发现两处加强板和扭梁焊缝末端有明显裂纹。为找出裂纹产生原因,对两裂纹处进行了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显微组织分析,并对该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受力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一处裂纹起源于加强板和焊缝的未焊合处,另一处起源于加强板和焊缝的热影响区,焊缝裂纹的扩展属低应力疲劳扩展。扭力梁和加强板及焊缝的成分、显微组织、焊缝力学性能分析均满足设计要求;仿真分析表明,焊缝末端集中受力远低于屈服强度,存在未焊合缺陷并且服役应力小的区域先于其他服役受力大的区域先开裂。焊缝裂纹的根本原因是存在未焊合焊接缺陷,及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珠钢EAF—CSP流程Nb微合金化技术的系统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混晶问题,并利用Nb—Ti复合微合金化技术成功地开发了汽车用钢QStE340-460TM。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含Nb—Ti钢带具有优异的韧性、冷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完全满足汽车、半挂车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某连铸连轧集装箱板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晶粒均匀,但在冷弯检验时厚规格集装箱板(不小于3.5 mm)易出现冷弯裂纹,对冷弯裂纹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热轧成品板中存在的皮下微裂纹导致了冷弯裂纹的产生,这种皮下微裂纹在铸坯中就已形成,其原因与铜元素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9.
CSP工艺Nb微合金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相分析手段测试了EAF-CSP流程Nb(C,N)析出规律,结果表明:连铸出坯后,Nb大部分已析出,析出量为79%,平均尺寸为60.7nm;铸坯均热后,Nb(C,N)明显回溶并发生Ostwald熟化,回溶比例为56.3%,平均尺寸为69nm,此时析出量为总量的34.7%;经连轧、加速冷却和卷取后,Nb又重新诱导析出,析出量为71%,平均尺寸减少为54.5nm。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EAF-CSP流程原始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含0.045%Nb铸坯均热后晶粒尺寸达到700μm,1050℃变形50%后保温10s仍不能完全再结晶,这是导致混晶的根本原因。合理设计成分,调整铸轧工艺,可成功地解决EAF-CSP生产含Nb钢的混晶问题并有效细化晶粒。基于EAF-CSP流程Nb微合金化技术,开发出X52、X56、X60系列管线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Nb微合金化技术的系统研究,珠钢利用Nb-Ti复合微合金化技术,运用60mm厚度铸坯在EAF-CSP流程成功地开发了9.50mm厚度X60管线钢.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冶金成分设计和控制连铸工艺、均热及除鳞工艺和控轧控冷工艺,解决了EAF-CSP流程Nb微合金化X60管线钢的组织混晶问题.开发的含Nb X60管线钢组织均匀细小,晶粒度11.5~12.0级,具有优异的强韧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