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粉末冶金/挤压的方法制作了一种新型的Cu-C滑动集电材料,并对该材料的机械物理、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适中的表面硬度、较低的电阻率、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是一种较为优良的电力机车滑板材料.其性能测试结果和铁道部标准要求相比,优于铁道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石墨颗粒表面化学镀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充分利用Cu的导电性能,碳石墨的润滑性能,改善Cu/C的润湿性,用化学镀铜的方法成功地对石墨颗粒表面进行镀覆,详细地研究了镀铜液组分及工艺与石墨颗粒表面镀铜层厚度、沉积速率的关系,并得出较好的组分工艺方案,采用优化工艺可以得到平均厚度约7.1μm的镀铜层。同时应用X射线、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对镀铜层的厚度、表面形貌、镀铜层与基体的界面进行了全面观察。分析表明,Cu/C界面存在过渡层,界面成锯齿状,机械冶金结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改善了铜碳界面的相溶性。  相似文献   
3.
Internal oxidation thermodynamic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g-Y allo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hermodynamic data of pure Ag and Y were calculated. The phase constitution, composition of micro-region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g-Y alloy after internal 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metry(ED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oxidation behavior of Ag-Y alloy is feasible from the view of thermodynamics. The upper limit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Ag-Y alloy oxidation i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Two phases (Ag and Y2O3) appear in Ag-Y alloy after the internal oxidation. The surface of Ag-Y alloy is convex because of the volume expansion of oxide in the allo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vex part is Ag. In Ag-Y2O3 sintered bulk Y2O3 particles are distributed inhomogeneously and conglomerated seriously, but they are dispersed uniformly in the Ag matrix after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4.
对两种制备工艺制备的SnO2质量分数为5%的Ag/SnO2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应变程度的挤压,研究了组织形貌,发现对于反应合成制备的Ag/SnO2材料经过较大真实应变挤压后纤维状组织消失,SnO2颗粒更加弥散.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Ag/SnO2材料的电导率、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及质量分数对其的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较大的真实应变挤压,3种性能都得到了很好改善.  相似文献   
5.
1200℃Mo-Si-C三元系组元化学势稳定性相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收集并计算了Mo Si C三元系在 12 0 0℃下各组元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利用Mo Si C三元系在该温度下的平衡相图以及收集计算的热力学数据 ,计算了该三元系中各组元的化学势 ,并作出了相应的化学势稳定性相图。讨论了热力学、物质平衡和动力学原则在固态置换反应原位合成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对于MoSi2 SiC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 ,可以确定反应起始物为Mo2 C和Si。利用Mo Si C三元系 12 0 0℃下的平衡相图和组元化学势稳定性相图分析了固态置换反应原位合成MoSi2 SiC复合材料可能的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Si/Ti-Zr扩散偶在900 ℃,保温时间分别为96 h、480 h的扩散实验,结合SEM和EDX对扩散偶的形貌、组织和成分分析,研究了Ti-Zr-Si合金中硅化物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i/Ti-Zr扩散偶在经过96 h处理后,Si元素能够较快地扩散,而Zr元素的扩散非常缓慢,因而Si元素是组元扩散的决定因素相,形成钛基二元相;Si/Ti-Zr扩散偶经过480 h处理后,锆元素非常明显地参与进来,形成丰富的二元和三元物相层,慢扩散元素锆成为三元相形成的控制元素;Zr元素的引入在实验中生成了大量的(Ti,Zr)Si的三元相,首次给出了该三元相中Ti与Zr的物质的量比范围为1.849~2.657.初步证明了在850~900℃内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三元物相为(Ti,Zr)Si,给出了Si/Ti-Zr扩散偶处理后各相的形成序列.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雾法制备了Cu—1.56Cr合金粉末并对其于500℃进行了时效,用高分辨电镜观察了其不同时效阶段的结构,并于时效的前期阶段观察到了两种亚稳结构且均为调制结构。利用电子衍射测定了两种结构的晶格点阵,其中调制结构I为在基体的目格点阵上进行的调制,调制结构Ⅱ为DO。型超结构且与基体之间具有N-W位向关系,是后来体心立方(bcc)单质Cr析出的母相。确定了Cu-1.56Cr合金时效过程的析出惯序为面心立方(fcc)的Cu基固溶体(无序结构)→fcc演化的调制结构I→调制结构Ⅱ(典型的DO3结构)→bcc的Cr单质析出相。此两亚稳结构为由fcc过饱和固溶体到bcc析出相的结构变迁提供了过渡。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仪等组织观察和分析测试手段,对加硼后的工业纯铝组织和成分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硼与工业纯铝中的Ti、V等杂质元素发生反应,生成复杂硼化物,净化了铝基体。  相似文献   
9.
冯晶  陈敬超  肖冰 《材料导报》2005,19(Z1):239-241,244
介绍了金属基合金储氢的基本原理及反应机理,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包括稀土系、锆系、钛系、镁系金属以及一些新型的储氢材料,标志着研究的最新动向.简单介绍了对材料性能的改进,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储氢合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Cu-Cr-Zr合金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性演化规律,本文对经过连续铸造、固溶和冷拉拔的Cu-1.5Cr-0.2Zr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该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时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Cu-Cr-Zr合金施以450℃/3 h时效可获得最佳的性能组合,其显微硬度和导电率分别为241 HV和72.5%IACS。时效时合金化元素的脱溶使合金基体的过饱和度降低,发生了合金化元素再分配过程。时效态Cu-Cr-Zr合金的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延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