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安阳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进行了考察。主要印象是讲科学。表现在,出钢温度比国内同类型转炉低20~30℃,连铸坯实物质量好,铁水好,设备管理好。场地整洁。建议今后在加强废钢管理,采用转炉复吹、钢包喂丝、钢包底吹氩等新工艺,新装备,进行连铸中间包系统的技术改造等。  相似文献   
2.
首都钢铁公司炼钢厂装备三座30t氧气顶吹碱性转炉.从1978年以来,每年产钢都达到40000炉以上.本文叙述了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若干具体做法.强调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操作的稳定和再现性、结合本厂条件选择达到综合经济效果的科学操作制度以及发挥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保证每一项操作的正确性.本文在介绍了该厂的简况后,分三个部份阐述:1) 组织好一炉钢和一个炉役的吹炼;2) 新的炉座工作制度;3) 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才智.文中还扼要介绍了该厂提高转炉炉龄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经验:确定转炉沸腾钢(钢号3МБ)的最合适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浇注的基本曲线,大大的改进了4吨钢锭轧成的钢坯的质量。沸腾钢是以容量为18砘的底吹酸性转炉炼制的;炉衬用矽砖砌成;有7个風眼砖,每个風眼砖有12个直径为16公厘的風眼孔。風眼总面积为100平方公分;亦即是10.5平方公分/吨装入量。透平鼓風机的風压为1.8—2.2大气压。  相似文献   
4.
陆祖廉 《钢铁》1989,(5):68-71,15
本文作者陆祖廉同志在首钢和武钢炼钢厂工作多年,对转炉炼钢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曾经访问过国外的一些转炉炼钢厂;根据冶金部领导的指示,到过国内一些转炉炼钢厂指导工作。本文综合了作者近两年在攀钢转炉炼钢座谈会和在酒钢召开的西北五省市炼钢年会上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发言,对我国炼钢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刊发表这篇文章,谨为我国转炉炼钢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中型炼钢厂浇注钢锭绝大多数是采用单层底板下注操作,钢锭的底部是平的,在初轧成坯过程,钢锭尾部形成鱼尾孔而作为废品切除。切尾率随钢锭大小和初轧机能力的相互关系有所不同,一般约占钢锭重量的3%左右。如果钢锭偏大或轧机偏小,则切尾率会增加。把钢锭底部形状由平底改为凸底,在开坯过  相似文献   
6.
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中国工人阶级创造性劳动的范例之一——出现短短数年来,已经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大量的钢。侧吹碱性转炉除具有转炉炼钢的普遍性特点外,还具有其生产技术特点。作者就侧吹碱性转炉吹炼过程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试作简单的归纳和阐述。其目的是期望得到纠正并能引起大家更多、更热烈的讨论。从而使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的技术理论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大气温度和大气中水蒸气含量成正比。温度高,蒸气在大气中的部分压力也大,蒸气量多。夏季往往被视为转炉炼钢的不利季节,其主要原因就是夏季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它在转炉内升温、分解然后逸走;夺去转炉内大量热量,降低转炉的吹炼温度,增大转炉的喷溅损失,使浇注温度不够,造成钢水回炉。因此,在夏季,有些转炉车间生铁消耗量增多,碱性转炉车间尤甚。为此,本文讨论内容主要是针对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炼钢(转炉)工艺技术的完善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完善和优化炼钢工艺技术的指导思想出发,着重对铁水脱(S),严格控制复合吹炼转炉的操作及钢水炉外精炼等几个主要工序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唐山钢厂以往的化铁炉都采用在一边斜板上滑加料的装料设备、单风管切线式接入风箱的输风管道、二排风口、并且没用冷却水箱、因之经常发生炉料不平,一边铁多焦少,另一边铁少焦多;另外,进风带各部位的进风量也有多有少,相差很大。今年上半年,唐山钢厂新建了一个化铁炉,针对老化铁炉的主要缺点,在设计上采用了下列几项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优化炼钢全过程工序间衔接的课题。作者强调炼钢全过程的整体化,重视工序与工序之间和操作与操作之间的优化衔接,举例说明了优良的工序衔接是最充分发挥工序技术功能的必要条件,并指出只有优化炼钢全过程的衔接,才能得到高质量的钢、高效率的操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