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了钕对 (NH4)6[CrMo5LaO24H6]·16H2O气相渗制备MoN的方法及电性能研究.根据TG-DTA测试结果确定了稀土扩渗的温度为800℃,扩渗后的化合物经XRF分析测试表明,微量的Nd可渗入到杂多金属氧酸盐的体相,Nd的渗入量为0.1347%;对比扩渗前后化合物的XRD谱图发现,扩渗前后化合物的衍射峰有明显的不同,并证实生成新的化合物MoN.利用四电极直流法对扩渗前后样品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导电性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渗前的5.875×10-8S·cm-1,提高到扩渗后1.030×102S·cm-1,提高了1.753×109倍.  相似文献   
2.
用改进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采用气相法通过固-气反应,研究多组分稀土对所合成多金属氧酸盐的化学热扩渗。经ICP、XPS、IR和XRD分析发现,微量的La、Ce、Sm、Gd等稀土元素可以渗入到多金属氧酸盐的体相。扩渗后化合物的电导率在室温下σ值达到1.59×10-3S·cm-1,比扩渗前多金属氧酸盐的电导率(σ=2.4×10-7S·cm-1)提高了几千倍;且渗后化合物导电性能的稳定温度显著增大,同导电性能最好的多金属氧酸盐H3PM12O40·29H2O(M=W,Mo)相比,其导电热稳定温度增大近200K,成为在523K以上依然保持高电导率的新型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通过固-气界面反应对K7BeBW11O39·25H2O配合物进行稀土Pr的扩渗。对配合物的TG-DTA分析确定了扩渗温度,扩渗后的试样经ICP测试表明:微量Pr可渗入到杂多配合物K7BeBW11O39·25H2O体相,采用直流四电极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扩渗前后试样进行了导电性能的测定,扩渗后试样的室温电导率达到了1.49×10-1S·cm-1,交流阻抗谱显示材料为电子导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渗的方法对K7CuBW1 1 O39导电材料进行了稀土Eu的化学热扩渗 ,研究了扩渗前后材料的导电性能。根据材料的TG DTA测试结果确定了稀土扩渗的温度 ,经ICP分析测试表明 ,微量的Eu可渗入到试样中 ;利用四电极法和交流阻抗法对扩渗前后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导电性能的测试 ,结果表明扩渗后试样的电导率比扩渗前的电导率提高了 4.0 7× 10 4 倍。分析电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 ,发现此材料在45 0K附近具有热敏特性 (PTC) ,为杂多化合物的应用增加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用降解法或直接法合成了未见报道的四种含钇多元杂多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ICP和TG曲线确定了其化学式为K18-2nH3[Y(Xn+W11O39)2]·mH2O(X=B3+,Si4+,P5+)和K10H3[Y(SiW9Mo2O39)2];利用IR、XRD、183W-NMR、循环伏安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为α-型或β2-型Keggin结构.采用稀土多元渗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气相热扩渗,经ICP和XPS测试表明微量的稀土元素La、Sm和Dy可以渗入到配合物的体相,并与组份元素存在键合作用;导电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室温时,扩渗后试样的电导率提高了约104~106倍,且与中心原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日本花柏心材外缘正己烷提取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的基本化学组成,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其心材外缘的正己烷提取物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16种化合物。日本花柏心材正己烷提取物中主要化学组分是萜烯类和萘衍生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22.396%)组分是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化萘。  相似文献   
7.
对K7CuBW11O39导电材料进行了Eu的气相扩渗,研究了扩渗前后材料的导电性能.根据材料的TG-DTA测试结果确定了稀土扩渗的温度,扩渗后经ICP分析测试表明,微量的Eu可渗入到试样中.利用交流阻抗法对扩渗前后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导电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扩渗后试样的电导率比扩渗前的电导率提高了4.07×104倍.分析电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发现此材料在450K附近具有类似PTC特性.交流阻抗分析表明材料为离子导体.  相似文献   
8.
磁性Fe3O4微球的溶剂热法合成及光芬顿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Fe_3O_4微球的光芬顿性能,在200℃条件下,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出具有较好分散性、平均粒径(200±0.5)nm的Fe_3O_4微球,并通过对其原料配比的探究进行样品优化.该合成方法所制备出的Fe_3O_4微球在Photo-Fenton降解亚甲基蓝方面有优秀的性能,降解率达95%甚至以上.此外,Fe_3O_4微球具有易回收的优点,仅利用磁场即可将其分离,且回收率超过85%甚至90%.利用回收后的Fe_3O_4微球探究其重复利用率,结果表明,重复利用过程中样品催化降解效率与第一次使用时几乎相同.本研究探究了该样品降解亚甲基蓝的最佳反应条件,其中当反应体系中加入15 mL过氧化氢且为酸性环境下降解效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温固气反应对α-K10[SiW9Co3(OH2)3O37]进行了NdCl3的化学扩渗,XRD谱图分析表明,扩渗后,原化合物的笼型结构被破坏,生成了四方结构钨青铜化合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荧光分析和能谱分析表明微量的钕离子可渗入到化合物的体相中参与反应,其中,钕离子和原前驱体化合物中的钾离子成为添隙离子;产物分子式为K0.75Nd0.042WO3.该材料室温下导电率σ为0.34 S*cm-1.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制浆造纸废料碱木质素制备了木质素基磷酸酯季铵盐两性表面活性剂,以此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采用直接沉淀法一步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材料,XRD、EDS和SAED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高结晶度的多晶六方纤维锌矿氧化锌,粒径在30nm左右;SEM和TEM分析可知,所合成的纳米氧化锌为具有粒子-片层-粒子三级结构的纳米材料,氧化锌主要沿着[101]和[100]晶面生长。同时对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了紫外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氧化锌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