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冷连轧计算机控制仿真系统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某钢厂冷连轧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仿真过程中,力度参数的预计算是仿真系统的核心内容。该文通过对原设定值预计算系统的消化研究,总结出了原系统设定计算模块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功能,依此对仿真系统进行了设计,就信息系统计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讨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配电变结构耗散网络中引入顶点负荷、弧负荷、顶点状态、网形,网基、耗散网络,开环变结构网络等新概念,通过研究弧结构矩阵,负荷矩阵,额定负荷矩阵,归一化负荷矩阵,网基结构矩阵,顶点状态矩阵,源点分布矩阵等数据结构,建立了基形变换和形基变换两种处理变结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早年引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数据、程序磁盘存贮格式不能直接被现代微机读取的问题。通过对Siemens R30/R10计算机软磁盘的扇区结构和文件存储结构进行的分析,并根据现代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的需要,采用锁相式分离电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和FDC控制系统对原格式文件进行定位、读取,使一般PC机操作系统下可以直接读取Siemens数据和程序文件。所进行的技术研究和系统,在宝钢2030冷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比以往都更全面、更突出,因此对学生的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连铸作业漏钢事故中铸坯温度行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培锋  裴云毅 《钢铁》1997,32(4):31-34,9
对宝钢连铸漏钢预报系统的现场数据进行了分类分析,探讨了温度,钢钟拉速和其他参数对预报系统的影响,并对铸坯在结晶器内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系统模型参数的设置及系统模型本身提出了个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研究冷轧薄板计算机系统的设定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采集了大量实际生产数据,研究了这些模式对各个钢种的最优稳态轧制数据,基于上述结果,优化设定计算模型的参数,控制实际计算精度。并设计了重要模型的计算仿真程序,通过仿真找出现有模型的优缺点,为以后设定计算的最优化提供理论基础。现场实验表明,仿真系统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使产品厚度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企业实施CIMS系统中,管理计算机与底层设备的通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鞍钢新轧钢股份公司冷轧薄板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通讯为背景,探讨了LZ-GIMS与底层设备进行计算机通讯的设计与具体实现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MIS系统与底层设备基础自动化级、过程级的网络结构设计实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实现CIMS与底层设备通讯的可靠、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连铸主机在线设备故障诊断计算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铸过程中的生产稳定性与设备的工作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连铸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在线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并通过历史和实时数据给出设备的综合性能指标,进而判定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为设备点检、维护提供科学依据。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检测、预报出多起设备故障,为连铸的安全生产和提高铸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宝钢 2 0 30、1 4 2 0冷连轧机穿带工艺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 2 0 30冷连轧机穿带轧制的新工艺。利用现场试验数据进行模型计算 ,提出了改进穿带工艺的建议 ,为缩短带时间、降低穿带损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冷连轧机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某轧钢厂2030五机架冷连轧机的穿带工艺研究为背景,对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模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提取,并对整个过程中的所有设定参数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和仿真,提供了基本参数的输入、修改以及穿带过程、动态过渡的各个显示窗口和画面。此软件包具有形象、方便、实用等特点,并为现场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离线的试验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