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机械设计中,提高机械零件的设计质量、优化工艺性和实现最佳的经济性是设计者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要求较高的设计水平,还要合理地应用公差原则.本文简要介绍了公差原则的定义和原理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限制,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创意手法过时、易与后续课程脱轨等问题.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结合教学中的知识点,对计算机辅助手段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平尾大轴作为在役飞机的主承力构件,其轴内变厚度截面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是疲劳断裂高发的关键部位。针对平尾大轴变截面处裂纹损伤,研究其基于主动Lamb波的裂纹深度在线监测方法。首先,通过线切割制造真实损伤,对压电传感器采集的监测信号进行Shannon连续复数小波变换,去噪提取Lamb波信号;其次,重点研究了不同模式Lamb波的4种损伤因子对大轴裂纹深度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基于A_0模式的互相关损伤因子对裂纹深度的表征效果最佳;最后,利用A_0模式的互相关损伤因子实现了平尾大轴裂纹萌生及裂纹尺寸的定量化监测,为平尾大轴的在线监测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
Lamb波与瞬时相位技术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主动Lamb监测技术与瞬时相位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材料板进行健康监测。首先通过仿真试验,模拟损伤信号在正常信号中的叠加,结果表明其会引起瞬时相位曲线相应的变化;然后再利用Lamb波主动监测技术,在复合材料板上进行试验采集信号,其瞬时相位能够发现板结构中的损伤,说明瞬时相位可应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光纤布喇格光栅(FBG)载荷定位系统中,由于测试区域内各个光栅所处的温度大致相同,如果将载荷定位系统中FBG的波长变化量两两组合,然后按一定的比例相减,将它们的差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则可抵消温度所引起的波长漂移,提高了在温度变化时FBG载荷定位系统的准确度。实验证实该方法可获得较准确的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复合材料在航空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压电传感器(PZTs)阵列和Lamb波的结构健康监测成像方法已经成为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但是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特点导致依赖于信号传播速度的延迟-累加、相控阵等成像方法难以实现其损伤的准确监测。鉴于此,研究了一种与信号传播速度无关的空间滤波器损伤成像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Lamb波在结构中传播时的空间-波数域特征,通过设置空间权重函数使压电传感器阵列形成波数带宽为[kmin,kmax]的空间-波数域滤波器对特定空间方位的Lamb波进行滤波,得到损伤的角度图像; 然后,利用多维线性压电传感器阵列各自针对损伤得到的角度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损伤的坐标图像,从而实现了在不依赖传播速度的情况下对损伤的成像定位。在碳纤维层合板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维线性压电传感器阵列和空间-波数域滤波算法的无波速成像定位方法可以对复合材料结构损伤进行不依赖信号传播速度的成像定位,定位误差在1 cm以内。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无线传感网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具有仿生自修复功能的节点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现场可编程模拟阵列(FPAA)实现传感模块内部各电路的信号链路,用信号处理模块监测传感模块内部各电路的工作状态.当传感模块发生异常时,信号处理模块判别其内部异常电路位置,并驱动FPAA启动冗余备份电路,完成了传感模块的信号链路的动态重构,达到了节点自修复的目的.首先介绍了仿生自修复节点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以应变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为具体应用对象,设计实现了传感模块可动态重构自修复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最后,通过信号异常饱和状态的自修复试验验证了节点的自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各种线上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线下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分析线上、线下教学的利弊,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调整教学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结构中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是影响结构安全及其寿命的重要因素,在裂纹产生初期就将其监测出来对于提高结构安全性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很多,但大多都集中在孔洞等较大尺寸损伤的在线监测阶段。该文研究了真实疲劳裂纹扩展的实时在线监测方法。采用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及机电阻抗技术对铝试件的真实疲劳裂纹扩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给出了裂纹扩展程度与信号损伤参数间的关系曲线,并对两种监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热防护结构(Thermal protection structures,TPS)作为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的关键结构,其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至关重要。已有的针对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TPS的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不多,特别是C/C、C/SiC等复合材料制造的TPS。针对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C/C TPS,研究其基于主动弹性波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提出了一种TPS弹性波数值仿真方法,在验证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开展了面向C/C TPS损伤监测的弹性波传播特性研究,从信号时域特征、弹性波传播波场、损伤散射信号、损伤散射信号波场及损伤因子5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弹性波在C/C TPS中的传播特性及损伤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层损伤边长大于25 mm后,损伤因子剧烈变化,因此采用基于弹性波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可以很好地监测C/C TPS内部分层损伤及损伤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