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详细了解连铸生产过程中电磁感应下渣检测技术,建立了电磁感应下渣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线圈中电流值随着钢水中渣含量的增加而近线性增大,偏渣对副线圈感生电流变化的影响也很明显,电流变化值随着偏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可应用于冷轧钢板生产线上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钢板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的硬件构成,包括高速线阵CCD相机选择,光源设计,系统照明方式设计,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设计以及如何基于千兆以太网实现高速线阵CCD相机的图像实时采集与传输.实验验证通过千兆以太网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实时传输,该系统易于升级,可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180 t复吹转炉单渣深脱磷工艺,确定实际铁水条件下吹炼制度、造渣制度、温度制度等影响转炉脱磷效果的关键控制参数,并通过优化出钢模式、采用低磷合金及顶渣改质等控制回磷措施,实现了复吹转炉单渣法出钢平均ω[P]为0.007 9%,成品平均ω[P]为0.008 4%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依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果,对钢液增氧的因素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性顶渣条件下,钢液中w([Als])的变化率≥20%,而在还原性顶渣条件下,钢液中w([Als])的变化率≤10%;氧化性顶渣对钢液供氧的贡献率大于钢包与中间包衔接的水口处吸气对钢液供氧的贡献率;减少转炉下渣量及对顶渣进行改质可减轻炉渣向钢液供氧程度;大罐下渣量不会使中间包成为新的增氧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三届国际虚拟炼钢挑战赛的情况,对挑战赛中应用的电弧炉模拟、二次精炼模拟和连铸模拟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实分析。应用该模拟可以增强对冶金原理的理解和冶金工艺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以固体电解质脱氧为例,分析了渣金反应的电化学机理。结合熔渣导电性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一切有利于熔渣中电子和(或)空穴在金属与熔渣界面传递的措施,都将大大提高金属与渣相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晶粒细化方法,包括微合金细化法、电磁场细化法、纳米析出相细化法、应变诱导相变和形变强化相变,分析了超细晶材料在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钢铁材料晶粒细化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转炉炉气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转炉炉气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通过与副枪技术对比及自身特点的分析及阐述,得出结论:在检测成本、模型功能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炉气分析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吹炼过程中CO、CO2、N2等气体成分的变化可为返干、喷溅提供预报依据,最后提出炉气分析技术存在的不足。初步明确了应用炉气分析技术实现自动化炼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新的钢渣间外加直流电场脱氧方法,在500 kg多功能试验炉上,通过在钢液与CaO-Al2O3-MgO渣系间施加稳定的直流电场,进行了钢液的无污染脱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5 V,10~20 A的外加直流电场下,30 min内可快速、有效地将钢液中的溶解氧质量分数由初始的800×10-6脱除至40×10-6左右。采用此方法可对钢液进行深度、无污染脱氧,可为超纯净钢的开发开辟一种全新的工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